安徽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显成效——资料一键传送 项目时时监控

29.06.2015  16:25

  平板电脑上,点击“安徽省指挥部信息化管理平台”APP,就能将计量资料等文件报送给江对岸的项目办公室。望东长江公路大桥南岸二标段工作人员朱良对安徽推行的高速公路建设信息化管理赞口不绝:“在没有实施信息化管理之前,报送一份材料到北岸的项目办,往往需要驱车近3小时跨江才行,现在用电脑就可以隔江传送。
  信息化管理在安徽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中无处不在。
 项目管理装上“千里眼
  5 月 1 日,溧阳至广德高速公路项目办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发现涉路施工区段出现车辆拥堵现象,立即通知施工、营运单位采取有效应急措施,确保了车辆通行顺畅。
  这只“千里眼”就是项目办在溧广高速跨宣广高速枢纽互通等重点区域安装的视频监控,通过它,项目办工作人员就能实时监控施工现场情况,随时化解突发事件。
  在崇山峻岭的大别山区,桥隧占比56%的岳武高速公路安徽段推广运用隧道电子标签技术,在隧道施工人员安全帽内加装特制的芯片,随时可以查询隧道施工现场人员活动的轨迹。在建设安徽省最长公路隧道——明堂山隧道时曾经发生过涌水现象,项目部通过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迅速掌握隧道内人员的具体位置,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将施工人员全部安全撤离现场。
工程质量动态监控
  作为安徽省高速公路建设的主力军,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将科技用于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始于 2009 年的蚌埠至淮南高速公路“档案信息化”,尝试将合同、质量、安全、进度、试验、变更、投资控制、文档资料等工作,通过系列软件实时进行工程档案管理,开启了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试点模式”。
  在此基础上,该集团总结推广蚌淮高速公路档案信息化经验,于 2012 年建立了省指挥部信息化管理平台,并与集团总部0A 系统相结合,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优势,建立了一套融公文管理、视屏监控、计量办理等一体化的信息系统。
  信息化建设成果不断显现于在建高速公路建设。
  溧广、滁马等项目办在路面水稳拌和站中,率先在全省采用动态质量信息化监控系统,为提高路面工程质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控制技术。每一种料配比多少,都在电脑里进行精确设定,如有误差,系统就会自动报警,从而达到精细过程控制的成效。
  在桥梁预应力智能、张拉系统中也蕴含了信息技术含量,采用计算机软件控制实现预应力张拉全过程自动化,杜绝人为因素干扰,能有效确保预应力张拉施工质量,保障结构安全,节约建设成本。
  今年以来,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以“保通车、抓在建、促前期”为主线,攻坚克难,推动高速公路建设全面提速增效,前5个月累计完成投资72.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6.2亿元,同比增长28.9%。
  2015 年,安徽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有18个,总里程达900多公里。其中7个项目将于年内建成通车,实现该省通车里程突破4000公里目标。该集团公司董事长周仁强表示,安徽高速公路建设的信息化管理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强力支撑。
(刊载于2015年6月29日《中国交通报》5版  特约记者 金海礁 住安徽首席记者 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