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出土屋 他想带家人一起看世界(图)
在家的时候,蒋飞樊总会扶着父亲四处走走。他知道父亲内心对他有愧疚,但他从来没有埋怨过。
只要有时间,蒋飞樊就下地帮忙干活。
一看到奖状,爷爷觉得再苦再累都值。
“等把你供出来了,我们大半截子也入土了。”“不会,你们离100岁还有30年呢。”在合肥市长丰县罗塘乡一户农家土房中,蒋飞樊与爷爷常有这样的对话。今年高考,蒋飞樊取得了理科645分的好成绩,高出一本线90分。他向往着将来能带着家人一起飞离这间土屋,飞向大城市。
土屋看着他出生成长
3日上午,记者来到了蒋飞樊的家。这是两间粉刷一新的白色平房,是政府去年出资修建的。平房后面,是一间土房。蒋飞樊就出生在这间已经有些开裂的土房中。
蒋飞樊今年18岁,身高1米75左右,穿着朴素的他,给人感觉清清爽爽的。知道记者要来,他早早地等候在路口,将记者迎进了老屋。老屋内,一台老吊扇“吱呀吱呀”地响着,不慌不忙地,见证着这家人的生活。
爷爷和奶奶,其实是蒋飞樊的外公和外婆。当年,老两口膝下无子,在田埂上捡到一个弃婴,带回家当女儿抚养。之后,蒋飞樊的爸爸入赘进了家门。在蒋飞樊5岁时,妈妈说要外出找事做,然后就失去了消息。大概过了一年,妈妈说要回来了。开心的蒋飞樊足足在家门口等了一天,可妈妈并没有出现。从此,他的世界里,不再有“妈妈”这个称谓。
爷爷奶奶供起这个家
蒋飞樊的爸爸长年在外打工,只有农忙与春节时才回家。因而管教严厉的爷爷和温柔慈祥的奶奶,一直扮演着“爸爸”和“妈妈”的角色。
两位老人年过七旬,种着十多亩田地,供着孙子,供着这个家。每天早晨四点多,老两口起床,将猪、鸡喂了一圈后,爷爷便下地干农活,直到饿得没力气才回家。奶奶有时跟着爷爷去地里,有时会去草莓园打零工,一天挣个60块钱。心脏不好的她,一遇到闷热的天气,就有些喘不上气。每当蒋飞樊心疼她,让她在家休息时,她会说:“不能歇,让人家知道我身体不好,回头不让干了咋办?”
本不富裕的家庭,在两年前又遭遇了不幸——蒋飞樊的爸爸两条大腿的股骨头坏死,动过手术后,只能靠拄着拐杖走路。“我这个爸爸没有用,这么多年他都是靠自己努力。”蒋父内疚地说,手术耗尽了积蓄,他也不能再外出干活。蒋飞樊拍了拍爸爸的肩膀,“不怪你。”
一面土墙贴满了奖状
提及读书,蒋飞樊常常自嘲自己并不聪明。初中时,同学说每晚八点多就能完成作业,他要到十点才能写完。“有时候遇到不懂的问题,老师讲了几遍我还是不明白,最后老师都被我问烦了。”可就是这个“不聪明”却勤奋的孩子,年年都拿奖状,奖状已贴满了一面土墙。
中考过后,蒋飞樊本有机会去合肥168中学读书。但一想到高额的学费和市里的开支,他却步了。最终选择了长丰一中的“宏志班”,可以免学费、住宿费,一年还有750元的助学金。“当时觉得只要自己努力,在哪都一样吧。”
高三的时候,蒋飞樊被查出患有轻度精索静脉曲张,血液回流受阻。坐的时间一长,便疼得直不起腰来。“现在还不适合动手术,先吃药治疗。”除了吃药,每到冬天,蒋飞樊都要靠热水袋暖一暖腹部和腰部,缓解疼痛;夏天则坐在软一点的床上做题。
一门心思都在功课上
高中三年,蒋飞樊一直住校,一天伙食费不超过10元。常常早上吃一两个包子,中午和晚上都是吃点素菜和饭。营养跟不上,瘦弱的他才100斤。今年上半年,奶奶坚持去陪读,才把他喂胖了十多斤。
合肥的冬天说冷也挺冷,蒋飞樊却从未穿过羽绒服。衣橱中,最贵的是奶奶花了一百多块钱买的厚棉袄。“不冷。冷的时候多穿一件毛衣。”每次和奶奶去县城,他也只去菜市场旁边的一条小街,买几十块钱一件的衣服。“牌子的太贵,没有必要。”
不在乎吃啥、穿啥,蒋飞樊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学习上。今年高考,他发挥正常,取得了理科645分的好成绩,他填报了南京理工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两所高校,选择了经济与医学两个专业。“上大学后,要多锻炼,把身体搞好。再就是多做一些兼职,提前融入社会。”而不管走多远,蒋飞樊心里最牵挂的都是这个家,“该是回报他们的时候了。” (记者朱庆玲、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