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息引诱集资诈骗百余万元 29名投资者上当

10.12.2015  17:21

打着“理财投资”的旗号,安徽通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亚公司”)在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内,便向29名投资者非法集资超过百万。公司负责人谭某在将投资人的钱装入个人腰包后,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跑路”了。

昨日,庐阳法院开庭审理了这起集资诈骗案。让众多受害人不解的是,“通亚公司”何以拥有正规的营业执照?其营业执照中写明的“注册资金5000万”又去哪了?

遭遇

  20多人遭集资诈骗损失超百万

2014年11月14日,合肥孙先生在散步途中收到一份“安徽通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宣传单页。“投资月收益有千分之十二,10万本金,3个月收益就有3600元,超过银行同期利息的好几倍呢!”正在路边散发传单的一个小伙子向孙先生极力推荐该公司的“投资产品”。

在业务员的一再劝说下,孙先生随后来到六安路的“通亚公司”实地走访。看到该公司高大的门头和室内富丽堂皇的装修以及挂在显眼处的工商登记证书,孙先生便觉得这家公司还挺“靠谱”。

“我看了他们的营业执照,注册资金有5000万呢!业务员还跟我说,他们公司有‘抵押’、‘代偿’和‘反担保’等多种方式保障投资风险。”孙先生说,“尽管这家公司的理财收益高于银行利息和理财产品,但是,与民间借贷相比,收益率看上去并不反常。”

于是,孙先生一次性投资了5万元。大约一个月后,孙先生顺利地收到第一笔投资收益。不过,再后来的一个月,该公司所承诺的收益却迟迟没有下文。

当时,媒体中不断出现“投资公司卷钱跑路”的新闻,孙先生顿时心生警惕,开始不断地向“通亚公司”索要利息。在上门维权的过程中,孙先生发现,像他一样遭遇的投资人超过20个,被骗资金累计超过百万。面对不断上门的投资人,该公司的业务员告诉一个让大家震惊的消息:他们自己已经有两个月没发工资了,公司负责人谭某则已经去了外地。

 调查

  虚构投资项目忽悠投资人

2015年1月24日,因“通亚公司”未能如期偿还债务,众投资人将另一公司负责人闫某扭送至公安机关,合肥市公安局庐阳分局于当日立案,并于次日将谭某列为网上逃犯。2015年4月3日,西延铁路民警在洛阳火车站附近将谭某抓获。

昨天上午,庐阳法院开庭审理了这起集资诈骗案,被告人谭某和闫某双双被带入法庭受审,旁听席上,坐着十多位受害人。记者注意到,受害人基本上都是头发花白的老人。

据调查,谭某和闫某都是河南人,2014年10月,谭某从宁某(另案处理)处接管“通亚公司”。从2014年11月起,谭某、闫某在明知没有偿还能力的情况下,让公司业务员在合肥市六安路附近散发宣传单、招揽客户投资,虚构投资用途,以高额利息为诱饵,先后向29名受害人非法集资共计人民币107万元。其间,“通亚公司”仅归还投资人本金人民币5万元,支付利息约人民币3万元,实际骗得款项约人民币99万元。所骗得的资金主要转到谭某指定的个人账户,无任何款项用于实体经营,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给投资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通亚公司”还曾向客户谎称“通亚公司”系为洛阳灵山国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及海南三沙众生宝岛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融资、并为其承担连带保证责任,不过,经查,“通亚公司”与两公司无任何经营、资金往来。

公诉机关认为,谭某、闫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募集资金约人民币99万元,数额巨大,应当以集资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本案未当庭宣判。

追问

  “注册资金5000万”去哪了?

据了解,“通亚公司”向投资者宣称,其是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核准,合肥市工商局注册成立的一家专业资产管理机构,注册资本5000万元,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政商背景,在公司管理和运作以及风险控制上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成熟的运作模式。

记者了解到,“通亚公司”确实在工商部门进行过注册。而让众多受害人不解的是,“通亚公司”何以拥有正规的营业执照?其营业执照中写明的“注册资金5000万”又去哪了?

据工商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2014年3月1日,修改后的《公司法》正式实行,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取消了“公司股东应当自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出资,投资公司可在五年内缴足出资”的规定。同时,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认缴出资额、公司实收资本不再作为公司登记事项,且公司登记时,不再需要提交验资报告。“这些公司所谓的注册资金不过是个虚拟的数字,他们正是利用法律的漏洞和公众对注册资本的迷信,大肆向公众进行夸大甚至虚假的宣传。”

鲁岩本报记者李后祥

原标题:高息引诱集资诈骗百余万元 29名投资者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