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集法院扎实开展诉调对接推动矛盾多元化解

08.10.2016  21:33
 

  安徽法院网讯  9月28日上午,淮南市潘集区人民法院联合区妇联、区人社局、区司法局、区民政局、区农林局、国土资源潘集分局、交通警察潘集大队、淮南市保险行业协会召开诉调对接联席会议曁“诉调对接中心”签约(揭牌)仪式。联动单位代表共计32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和签约(揭牌)仪式。该院党组成员和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会议获悉,潘集法院此次初步建立了劳模、家事、劳动(劳务)争议、交通事故和土地纠纷等五个专业调解委员会。其中劳模调解委员会是一个亮点,该院从本区居民中的国家、省、市三级劳模名册中抽取若干人组成,利用劳模的社会引领作用、社会地位及威望来化解社会矛盾。

  今年以来,潘集法院把完善诉调对接机制作为推进公正司法的重要抓手,紧紧依靠区委领导和区政府支持,以诉调对接中心为中枢,充分发挥司法能动作用,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种纠纷解决方式融为一体,构建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纠纷解决机制,依法妥善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有效维护了辖区社会的和谐稳定。

  拓展平台,实现诉调对接工作全覆盖。该院完善了诉调对接工作平台,将诉调对接中心建设成为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点、社情民意收集点、法律知识宣传点。

  在两个基层人民法庭设立人民调解窗口。1至2名司法行政部门的调解工作人员常驻法院,参与案件调解工作。

  调解前置,力求诉调对接机制新突破。该院制定了《潘集区人民法院与相关成员单位进一步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实施意见》及五个配套意见,要求起诉至法院的民商事纠纷,原则上实行调解前置,在立案预登记后,一律移交诉调对接中心,根据案件的难易程度、属地原则等,将案件分流至不同的诉调对接工作室,进行诉前调解,对在规定的期限内调解不成或者当事人不同意调解的案件,按照地域归口管理的原则,由人民法庭按照诉讼程序审理。

  在审理过程中,坚持调解优先原则。同时,采取专项统计、问责问效等方式,力争将大量的矛盾纠纷解决在诉前。

  上下联动,强化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功能。让干警深入村户、社区,对矛盾纠纷进行大排查、大调处,确保在第一时间发现、解决纠纷苗头。

  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诉调对接工作情况,归纳总结、分析研究一个时期内多发性纠纷类型,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尤其对有信访、上访苗头的不稳定因素,登记在册,及时反馈,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提升素质,增强诉调队伍力量。该院高度重视诉调队伍建设,选派了3名资深老法官和4名正式干警,充实到诉调对接中心,为调处纠纷提供了坚实的人员基础。

  该院从调解数量、调解质量、调解效率和调解效果四个方面,认真开展诉调对接工作的考核,对考核不合格者,不推荐和委派其从事诉调对接工作。对考核优秀者,年底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据统计,截止到9月28日,该院诉调对接工作开展以来,化解土地流转纠纷181件、家事纠纷151件、交通事故纠纷31件、劳动争议纠纷12件,为平安基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