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防控理性对待H7N9

15.03.2017  17:08

      什么是H7N9?

      流感病毒是通过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不同组合来命名的,H7N9就是其中一种组合,含有第7种血凝素蛋白和第9种神经氨酸酶。

      从业人员是否更易感染H7N9?

      从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看,人感染病例并未表现出职业特点,从事家禽养殖、贩运、销售的人群以及家禽屠宰场工作人员,感染发病的并不多见,但老年人特别是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更容易感染发病。

      为什么活禽市场是主要风险来源?

      目前,我国监测到的H7N9病原学阳性样品主要集中在活禽市场,仅个别养禽场和屠宰场检出H7N9病毒。主要原因是:一是活禽市场的禽类来源广泛、人禽流动频繁、不同品种的禽类混笼销售,成为不同来源病原的“混合器”;二是部分市场防疫条件差,清洗消毒、休市等措施落实不到位,病原难以彻底清除,造成不同批次待售活禽持续感染;三是家禽离开养殖场所进入活禽市场后,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更容易感染H7N9病毒。

      活禽市场为什么要执行“1110”措施?

      “1110”措施即“一日一清洗,一周一消毒,一月一休市、过夜零存栏”。清扫清洗,可以及时清除市场中可能存在的病毒,降低病毒浓度,减少病毒入侵几率。消毒可以杀灭活禽市场中包括H7N9病毒在内的多种病原微生物。休市时,活禽市场空置,可以切断病毒繁殖传播链条。每天将家禽全部销售,或宰杀未销售完的家禽,既便于实施清洗消毒措施,又可切断病毒繁殖、扩散的风险。科学研究表明,严格落实“1110”措施,既能降低活禽交易市场H7N9病毒存在的风险,又能降低病毒由活禽市场向人和养禽场传播的风险。

      活禽市场休市期间为什么不能留有活禽?

      禽类在活禽市场接触带有H7N9病毒的污水污物,可能导致体内或体表带毒。如果活禽市场在休市期间没有彻底清空活禽,活禽体内携带的病毒可能继续繁殖并向周边环境扩散,导致消毒不够彻底,达不到清除病毒的目的。香港实施“活禽市场每天清空活禽,剩余活禽必须宰杀”制度后,防控效果十分明显。

      目前防控形势怎么样?

      从近期的监测结果来看,H7N9的防控形势更加严峻。一是病毒的污染面比较大。2013年3月至今,全国累计已有17个省份在禽类和环境中监测到H7N9病原学阳性,阳性样品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南地区,尤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居多。二是近期出现了H7N9变异毒株。今年1月中旬,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报告,从广东省送检的部分地区活禽市场样品中分离到H7N9变异毒株,截至目前,共从广东省5个市的14个活禽市场分离到22株变异毒株。

      针对H7N9病毒变异情况,农业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

      农业部先后多次部署H7N9防治工作。一是在全国范围内特别是出现人感染病例和检出动物H7N9病原学阳性的省份,对鸡、鸭、鹅、鸽等家禽开展紧急监测,摸清病毒感染底数。二是切实抓好H7N9病毒剔除工作,对检出病原性阳性的养殖场户家禽,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三是推动活禽市场落实“1110”制度,降低病毒循环、传播风险,防止病毒从活禽市场向养殖场传播。四是推动家禽产业严格落实生物安全措施,改善动物卫生状况,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下一步,农业部将在全面汇总分析全国监测结果的基础上,研判防控形势,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作为消费者,应注意什么?

      鼓励消费者选购、食用冰鲜、冷冻的禽肉产品,从正规市场、超市、商店购买经检疫合格的禽类和禽类产品,可以放心食用。所有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高温可杀灭病毒,食用煮熟煮透的禽肉产品不会导致感染。同时,建议消费者养成科学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加工、保存禽肉时要注意生熟分开,接触禽类或禽类产品后立即洗手,不吃病死家禽等。

( 来源:农业部兽医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