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博物馆日渐老旧 新馆于7月开工建设(图)

12.03.2015  13:16

  了解一座城市的前世今生,去博物馆是最好的选择。在阜阳博物馆里,收藏着2万多件各个历史时期的珍贵文物,其中不乏“国宝”级文物,向人们讲述着阜阳厚重的历史文化。

  近日,记者了解到,市博物馆新馆已列入今年城市建设计划,预计将于7月份动工。工程建成后,阜阳将拥有一座全新的文化艺术殿堂,让市民与地方历史文物和珍贵艺术品亲密接触。

    2万件文物讲述沧桑历史

  一座白墙红瓦的仿汉风格三层建筑,正面的“阜阳博物馆”五个雄浑大字,与楼前的广场两边点缀几株苍柏,都让人们感到厚重的历史气息。这组规模不大的建筑,已历经了20多年的风雨洗礼。

  据了解,阜阳博物馆始建于1958年,是国内建馆较早的地、市级综合性历史博物馆之一,原址坐落人民路中段,1988年国家计委、国家文物局、省文化厅、阜阳地方政府联合投资,在清河中路选址重建新馆。

  “当时是因为阜阳汉简在北京整理完毕,需要运回阜阳。为了长期保护阜阳汉简,原国家计委、国家文物局以及阜阳行署,先后拨款300多万元,建成了阜阳博物馆新馆,并于1988年入藏了汉简和全部文物。”阜阳博物馆一些老员工向记者回忆道。

  经过几代文物工作者辛勤的征集、整理、保护,阜阳博物馆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馆藏文物精品荟萃。据最新的文物普查统计,在20097件藏品中,有国家一级文物57件、二级文物242件、三级文物2265件。藏品有青铜器、陶器、瓷器、玉器、石器、书画、古生物化石等十几个门类。

  这些文物基本涵盖了上至史前文化的新旧石器时代文物及近现代的革命文物,可以说是展示了阜阳几千年沧桑变迁。其中商代龙虎铜尊、战国楚“郢大府”铜量器、阜阳汉简、汉初栻盘、东汉青铜辟邪,新莽“井田”铭青铜镜等,都是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珍稀文物。

  如著名的阜阳汉简,被文物考古学界誉为稀世之宝,对中国历史学和中国学术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08年,国务院发布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保护名录,阜阳汉简中的《诗经》、《周易》等13部古籍名列其中。

  发掘之初,阜阳汉简被送往北京,历时十年进行剥离,并存放于玻璃试管中。由于时间太久,汉简不能见光、见水,最害怕腐烂,不能在玻璃试管中长期保存。2011年,国家文物局拨出专款,启动了阜阳汉简脱色脱水工程,将这批汉简送到湖北荆州国家文物保护中心,将其从玻璃试管中取出来,然后脱色、脱水、灌浆、烘干,并用有机玻璃条封闭起来。目前,修复工程已经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