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画艺术邮票诞生记 “非遗”与“国印”联姻(图)
邮票又称“国印”,生肖邮票是我国最经典的系列邮票,乙未年邮票是第三轮生肖邮票的收官之作。记者获悉,中国集邮总公司在2015年1月5日发行《乙未年》生肖邮票的同时,将发行《金羊载耀铁骨铮铮》铁画艺术珍藏邮册,实现了芜湖铁画首次与“国家名片”联袂呈现。
多个版本的“金羊”铁画
通过中国邮政的集邮业务推介地方特色文化,在芜湖历史上尚属首次。从“非遗”与“国印”联姻,铁画邮票的设计、制作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日前,记者进行了采访。
打动中国集邮总公司
芜湖被誉为“铁画”之乡,铁画作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5年),在安徽乃至全国都有较高的知名度。
实际上,芜湖铁画工艺试水邮票并不是第一次。在2014年6月,长江系列邮票发行时,芜湖铁画人就已经跃跃欲试了,但是由于准备时间太短,最终没有成功。
2014年10月,在芜湖邮政公司的极力促成下,中国集邮总公司的负责人来到江城。在观赏了铁画的精湛工艺后,肯定了利用铁画仿印生肖邮票,制作艺术邮票的想法。
李庆,是芜湖储氏铁画工艺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当天的情景他历历在目。当晚,他连夜带着以花鸟为题材的铁画小品,去拜访这位集邮总公司的负责人。“他们大为赞赏,惊奇地说,这和电脑上看完全是两样!我就知道,他们被铁画的魅力打动了。”
首次挑战万件订单
对芜湖铁画行业来说,1万件的订单也是史无前例的。5000件的历史最高纪录,还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的一笔外贸生意。
“时间紧,任务重。”1万件这个数字,在这次项目的带头人、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储铁艺眼里,既是一种欣喜,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按同比例要求,他们设计出第一批铁画仿印样品,力求忠于邮票原图,又超越原图,体现铁画的特点;另一方面,他们克服技术难题,制作坚固的底板,同时兼顾邮册“薄、轻、精”的要求,让铁画制品既结实又轻巧,便于携带。“这一切都是没有经验可以参考的,都是从零开始摸索。”
出效果图、出矢量图、出制作图……一个月的时间,工匠们要完成羊的形象、背景、包装设计,而其中从定稿到制作运输,只有20天的时间。
整个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工人达到30多人,汇聚了芜湖铁画制作行业的优秀力量。而由于铁画艺术邮票的精密性,直接进行工艺制作的十几个人,大多都是青年骨干,平均年龄只有35岁。
“任性”放弃十多种胶水
铁画艺术邮票的制作,凝结了无数智慧和汗水,是一场从量变到质变的成功尝试。
一开始,“铁画羊”并不是根据邮票设计大样的胖嘟嘟的正面造型,而是以传统剪纸为题材的侧面造型。“主要是为了突出传统技艺,体现铁画钻工、叠工、锻打技巧。”储铁艺告诉记者,在对照了邮票原画大样后,他们进行了彻底修改,以求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据了解,在设计上,“铁画羊”经历了四个版本的修改、变化:造型从浮雕到镂空,颜色从金到银再到黑,边框材料从竹木、橡木到榉木……可谓十分讲究。为了兼顾稳定性和美观,边框最终使用的榉木为德国进口AA级产品,含水量在6%以内。
工艺上,考虑金属材质和木头材质的粘合性,以及全国各地不同气温条件下的稳定性,光是铁画粘合的胶水就试验了十几种。整个铁画艺术邮票的规格为16厘米×14.5厘米,结构中最细的部分只有0.1毫米。焊接中稍微用力就会报废。在过万件的订单中,报废件达到了1500件。
创新是铁画生命力所在
收货那天,正赶上“双十一”,物流运转不畅。看着板材、辅件、胶水等用来试验的材料都被堵在路上,储铁艺和同事们心急如焚。于是,他们求助朋友、合作伙伴,不少社会人士都热心助力,自己开车去南京、合肥等周边物流集散地取件,节省下宝贵的时间。
从定稿到制作运输的期限大约只有20天,到第12天时,铁画邮票才装配了3000件。为此,储铁艺把大家召集到一起,通宵琢磨,改进技术,使装配效率提高了5倍,最终如期完成了任务。
“通过集邮方式,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介绍芜湖铁画,是很有意义的尝试。”一位参与此次“联姻”的业内人士说,跟随时代的创新是铁画生命力所在。通过有形的小品,开发延伸产品,无疑给芜湖铁画人提供了无穷的启迪。
新闻链接
铁画艺术邮票下周一首发
乙未年铁画艺术邮票正面为通过精湛的铁画工艺制作而成的《乙未年》生肖邮票图案,此套邮票的设计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吴冠英教授专门为此签名,主图的引首章为“芜湖铁画”、压角章为“中国集邮”,凸显出中国画的独特韵味;背面为镂空的中国集邮总公司LOGO,体现出铁画艺术邮票的品牌价值。
2015年1月5日,市邮政公司将会同相关部门,在芜湖步行街举行乙未年生肖铁画艺术邮票首发式。目前,已邀请芜湖铁画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储金霞、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储铁艺,出席首发式并签售。(芜湖新闻网--大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