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金融业态 创新奖补方式 合肥“金融杠杆”激发经济活力
县域农商行改制全面完成、徽商银行金融租赁公司获国家批复,金融业态进一步丰富、创新金融奖补支持方式……1月7日,记者从合肥财政金融等相关部门获悉,合肥市去年通过财政出资发挥杠杆效应,先后设立融资担保基金、联盟共同基金、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贴息、科技保险基金、小型工业企业贷款贴息等形式多样的财政金融产品,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激发金融业及实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去年,合肥市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等,年内实现农商行和村镇银行县域全覆盖,打造10亿元规模的市级融资担保平台,长丰、庐江等地积极探索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融资模式。同时,合肥创新奖补支持方式,探索“借转补”等,提前政策兑现时点,对拟上市和拟挂牌的32户企业提供1650万元预借资金支持,增强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的底气,一批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得以顺利打通资本市场融资通道;共向10家担保机构及邮储银行兑现2013年担保补贴和整贷直发奖励582万元,涉及贷款3.3亿元,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新设“大湖名城”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基金,通过财政资金增信,引入低成本社会闲置资金,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近10亿元资金支持;推动科技金融融合,创新设立科技保险基金、高科技企业创新贷、专利质押贷款引导基金。推广农业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率先进行试点的庐江县已为29家企业发放贷款3570万元。
去年,合肥市还开展水稻提标试点,在省规定保额330元/亩的基础上,将水稻保额提高了170元/亩,为全市出单的20万亩水稻提标增加3400万元风险保障,并安排100万元专项用于对提标试点机构的奖励。因受夏秋季节自然灾害和病虫害侵袭,部分水稻受灾,目前全市水稻提标理赔已全部结束,理赔款近300万元,有力帮助了农户恢复生产。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末,合肥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余额分别为9269.6亿元、866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3%、16.4%。全年新增本外币贷款1246.6亿元,占全省四成份额,近年首次突破千亿元,创下历史新高。直接融资方面,全年累计完成逾683亿元,同比增长六成以上,占全省39.3%,超额完成全年任务46.7%。年内新增3家上市企业,目前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34家,其中境内上市企业33家,位列全国省会城市第七名。(冯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