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聚安徽媒体行】金寨扶贫:在大湾村感受一周年生活巨变
进村道路由泥泞路变成了水泥大道,村民从低矮破旧的房子搬到了小洋楼,靠天喝水变成了干净的自来水。光伏发电站建起来了,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农产品销售更有市场了,旅游兴业的前景更明朗了……4月25日,在安徽省金寨县大湾村,记者深刻感受到了一年来的山村巨变。
洋楼与老屋
大湾村地处大别山深处,全村总面积25.6平方公里。
一条平整干净的水泥路,引领我们走近大湾村。远远望去,村庄从成片的茂林修竹里探出半个身子来,显得格外宁静秀美。
一年前的这个时候,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入户视察了解扶贫情况,在村民家中与乡亲们促膝长谈,发表了关于革命老区精准脱贫重要讲话。
“去年就是在这里,在这个院子前坪,总书记与我们亲切聊天”,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女队长余静,站在村民陈泽申的小院里,向“网聚美好安徽见证喜人变化”大型网媒集体采访活动的记者们,详细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来村视察的情景。
大湾村有一排破旧的老房屋,“那是村民们原来居住的房子”,余静介绍说,一年后,许多村民都搬进了新居——20多幢独栋独院的小洋楼,洁白的墙壁,青黑色的屋顶,整齐划一地挺立在老屋的对面。
洋楼建好后,一些老人家仍不时回来小住几天溜达溜达,他们说多年的生活习惯已经对这片房屋有了感情,特别是“总书记来过这里,打心眼里想留住一些美好的记忆”。
在村民陈泽平低矮的老屋里,仍旧保留着当年的家具、农具等生活设施。“我要记住总书记来家里作客时的原貌,经常提醒自己喝水不忘挖井人。”
多方举措增加村民收入
因老伴残疾等原因致贫的陈泽平,过去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忙活也没什么收入。
扶贫工作队进村后,将其纳入低保户和危房改造序列,享受政府专项政策扶助,还有村里统一流转土地的家庭收益款,加上在扶贫队指引下入股当地新建的光伏电站收益——贫困户连续4年可享受光伏发电分红3000元,以及村里安排他当护林员的收入,总共有13万元的帮扶资金惠及。
“另外,就是自家卖出去的农产品比如蔬菜什么的,也有奖励补贴,加上自己养猪和做点手艺工,一年下来,由过去的年收入几千元增加到了3万元。”
在村民陈泽申家,比起一年前的房屋,他修整的院落焕然一新,院里院外更加整洁。因家庭变故,与孙儿相依为命的他,一度生活艰难。驻村扶贫队了解情况后,采取结对子帮扶办法,从几个方面想方设法增加他的家庭收入。
“陈泽申也有3亩茶地流转收入,他还养了15只羊,去年仅卖羊就获得了8000多元收入,另外村里还安排他当保洁员,每天打扫一下村里公路的卫生,每月也有固定收益”,扶贫队长余静介绍说,正是从多方面想办法,所以一年来帮扶效果特别明显。
奖励农产品生产和销售
为增加贫困户收入,当地政府和大湾村扶贫工作队可谓殚精竭虑。
他们出台了一系列非常细化的帮扶制度。
比如贫困家庭种植的瓜果蔬菜等农产品,拿到市场去卖,“只要销售额过三千,我们就奖励一千元,”余静笑着说,“细化制度之一,就是要鼓励他们去对接市场,通过劳动致富,形成彻底脱贫良性循环”。
这样一来,原来不怎么爱“汇报情况”的几户贫困户,也开始主动向余静说起自家最近的农产品销售了。
“没有这个奖励制度时,他们一般不会主动来跟我们说。现在勤劳致富尝到甜头了,他们很愿意将他们的收益与我们分享,并且提出针对自家的实际情况,期待给予相应的帮扶。”
这样的帮扶措施,既解决了不少贫困户的燃眉之急,也从根子上延续了“靠勤劳致富”的传统美德。
余静笑着透露,前两年有外来游客提出向村民捐助,被扶贫工作队婉拒了,“我跟他们说,不要捐助,你买我们村里的茶叶就好,没有任何污染,原生态,你喝了觉得好再推荐给亲友,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
因地制宜打造茶品牌和旅游业
帮扶制度的细化,还体现在大湾村对新建茶场的管理上。
余静介绍说,村里与外面茶叶公司合作,这一年来流转了1000亩土地建起了茶园,按照规定,被纳入扶贫范围的村民,至少可以享受到三个方面的好处:
一是土地流转费,每亩有500元的固定收入;
二是茶地管理费,茶叶公司委托农户在自家流转的土地上管理茶叶,向其支付工资;
三是茶叶采摘费,“以每天每人150元的工钱算,村民在采茶旺季,三四十天下来,挣个六七千元不成问题”。
因与茶企合作,大湾村正利用茶场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沉心打造茶品牌“六安瓜片”,对未来的茶叶市场开拓,扶贫队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除此之外,利用当地的山水资源,发展旅游业,兴建农家乐,带动村民脱贫致富,也被余静和扶贫队成员提上了议事日程。
“只要还有一户不脱贫,我就坚决不撤岗”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余静领头的扶贫队“不断细化”帮扶下,大湾村正由过去“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穷山村,焕发成面貌一新、具有多个经济支撑点的新山村。
大湾村现有人口3521人,在过去的一年里,大湾村共脱贫20户71人,“2017年在册是151户343人,计划脱贫34户118人”。
一年来,大湾村铺设了8764米水泥路,畅通了村内外道路,建了一座年均发电量28万度的光伏电站(收益约28万元),启动了三清四拆,对村庄沿线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流转了1000亩土地建立了茶园,开启了产业脱贫的道路,村民住上了两层小洋楼,村民的农家小院正式对外开放、营业,旅游观光兴业气氛越来越浓……
而余静这位驻村扶贫领队,也已经在大湾村连续干了3年。3年尤其是最近1年来的变化,让这位女队长感觉欣慰的同时,也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期待。
记者问她:“你来大湾村工作后,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余静的回答让人一惊:“最大的变化,是感觉自己的话多了起来。”
她笑着说,因为驻村开展扶贫工作,经常需要进行各种规划、组织、协调,还要经常去做一些说服和宣传工作,“不知不觉中话变得多了起来”。
但她还觉得自己做得不够,比如在宣传上,有点分身乏术,她希望媒体界朋友多介绍多推广大湾村。
“比起下来开展扶贫工作前的那段日子,现在每天都觉得很充实,早上一觉醒来,就知道自己该去干什么,脑子里很清晰。”
余静说,每每见到村民露出发自心底的笑时,就感觉“非常值”,感觉“每天特别有意义”。
“我牢记着总书记的嘱托,告诉自己要加倍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身体力行,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我计划让大湾村在2019年全面脱贫,到时候只要还有一户没脱贫,我就坚决不撤岗。”
而以红色革命老区著称的金寨县,近年来也采取多种脱贫攻坚特色举措,如研发了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对全县贫困人口分布、致贫原因等都有准确把控,如创新实施扶贫小额贷款,倾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以及开展特色产业扶贫和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等等,给无数像大湾村这样的村庄,带去了扶贫福音。
扶贫队长余静在向记者们介绍大湾村一年来的变化。 采访团行走在宽阔整洁的村内公路上。 采访团一位记者正在拍摄村民的老屋,屋里的贴画体现了村民的心意。【专题】网聚美好安徽 见证喜人变化——2017全国网媒采访活动
原标题:【网聚安徽媒体行】金寨扶贫:在大湾村感受一周年生活巨变 来源:红网 作者:陈雪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