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贵池区里山街道“三农”工作调研情况及对策

12.12.2014  14:22

  贵池区里山街道位于池州市区东南,境内地形地貌总体上呈现由长江中下平原向皖南山区过渡,郊区、圩区、山区三区兼俱。近几年,在上级政府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支持与指导下,该街道“三农”工作发展较快,全街以美好乡村建设为抓手,围绕“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一、全街“三农”工作现状

  (一)里山街道概况

  里山街道区域总面积为137平方公里,现辖1个农村社区,9个村,168个村民小组,有6300余户,人口约24500人。境内有清溪河、解放河、元四河等主要河流,有太朴山、小九华山等山脉。现有耕地面积33068亩,养殖水面4200亩,山场林地面积20.58万亩。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油菜。全街小二型水库共有3座,大小山塘共计299余口。

  (二)里山街道“三农”工作基本状况

  1、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近几年,里山街道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较快。完成了对元四村、新华村2座小二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共投入资金50多万元;完成万方以上山塘开挖清淤5口,投资30万元;10平方公里以下沟河清淤整治项目10条,长度为14.5公里,总投资86万元;水毁复修工程4处,总投资94.7万元,水利兴修资金总投入近500万元,资金来源主要为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农村“一事一议”,街道投入。通过水利兴修,保证了基本农田的丰收丰产,保证了沿河、水库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美好乡村建设情况

  突出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元四村建设,围绕“古韵、山水、田园”文化建设,大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工程。

  一是挖掘古文化,打造徽风皖韵特质。元四村历史遗迹众多。古村现有三座章氏宗祠,其中始建于明代的“秩叙堂”是安徽省级文保单位;“郭睦堂”和“孝友堂”为池州市级文保单位。三座祠堂雕梁画栋,整个建筑结构蕴含丰富的文化底蕴,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科研价值。现存明清古民居8座,目前保存完好,仍有人居住。元四村在美好乡村建设中对村中历史文物按照修旧如旧原则进行整修,使小村到处弥漫着古色古香的气息,同时注重古村传统文化的挖掘,把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机融合,达到和谐统一的美好状态。

  二是建设生态村,打造山青水绿特征。元四村处于皖南丘陵地区向皖南山区过度的独特地带。特有的地理环境使元四的山有别于其它地区的山。元四村在古村建设中注重生态保护工作,加大植树造林力度,聘请林业专业人员对古村周边小山科学规划,合理施工,保证山上所植树木与村居环境相协调。元四村在美好乡村建设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动用大型设备,制定科学施工方案,对古河道进行了清理、整修、加固。现在古河中的溪水比以前更透更亮更干净。2013年元四村获得安徽省水环境治理50佳范例称号,目前正在积极争创省级森林村庄。

  三是发展新农业,打造村强民富特色。元四村在美好乡村建设中引进太普农业公司,积极发展农业生态观光园产业,通过开发荒山和农民土地流转,1000亩农业生态观光园已初具规模。采用土地流转的方式重新整合土地,改变过去农业生产土地散、规模小、效益低的弊端。实施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既让农民真正从传统农业中腾出身手发展副业,又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出路,尤其是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增加了农业附加值,实现了农民增收的愿望。利用来元四村游玩的人逐渐增多的特点,元四村积极发展农家乐项目,现已有“老桥农家乐”、“老陆农家乐”、“元四客栈”等农家乐经营户,为来元四游玩的游客提供优质方便服务。

  3、解放集镇建设情况

  解放集镇原是老解放乡政府所以地,随着老解放乡与老里山街道合并,机关办公地点随之迁到现在里山街道机关办公地点,老解放集镇的发展摆在了党工委办事处的重要工作日程上了。为了释放解放集镇的活力,增强解放集镇发展能力,里山街道采取强力措施发展解放集镇。

  一是实施集镇亮化美化工程。解放集镇原来呈现老破脏乱差形象,严重影响了集镇居民生活质量和里山形象,为了切实改变这种状况,经街道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对解放集镇实施综合整治。街道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筹集资金,对3公里集镇中心路段人行道铺设了新路面方格砖,保证居民出行方便;主要路段安装了50盏太阳能路灯,保证居民夜晚行走安全;区行政执法局里山中队对集镇乱搭乱建现象进行有力整治,占道经营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主要路口兴建了4口垃圾池和3座垃圾房添设了18只垃圾箱,聘用了专门保洁人员对集镇每天进行保洁;建立了集镇环境卫生督查机制,确保集镇亮化美化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集镇工业经济基础。截止目前,解放集镇现已引进2家服装企业,分别为海翔服装厂和永安服装厂,解决当地富余劳动力100余人就业;引进荟农生态公司和成德生态公司,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对原有康园竹木公司进行升级改造,适应经济形势发展。通过对解放集镇的精心谋划,老集镇散发出了新的活力。

  4、农村清洁工程建设情况

  里山街道现有环卫所一个,环卫工作15名,5吨垃圾车一辆,电动垃圾车10部,手推垃圾车24部,担负着集镇和道路的每日清扫保洁工作。全街道兴建垃圾池110余口,在人员居住密集地点共设置了200多个垃圾箱(筒),于杨街村境内兴建垃圾焚烧炉一座。集镇主要采取居民将垃圾投放路边简易垃圾桶,由环卫工人通过人力垃圾车收集后送到街道垃圾填埋厂处理;农村居民采取将垃圾丢弃由村保洁员收集处理。通过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农村环境卫生状况较以前有很大改观,农村脏乱差的理解得到有效遏制,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5、土地流转情况

  2013年以来,里山街道认真分析,仔细研究,按照“政府引导、试点先行、适度规模、方式灵活”的思路,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经营模式,根据《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稳步推进土地健康有序流转。组建了机构,搭建“三个平台”。

  街道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正、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产业建设规划、土地流转政策、引进业主及督促指导、协调解决土地流转各项难题;村级单位成立工作组,具体负责土地流转有关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以及土地流转中的土地丈量、登记、汇总、现金发放等具体工作;三是街道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为土地流转做好政策咨询、合同制作、档案管理工作。截止目前,全街道已完成土地流转亩。

  6、种养殖大户发展情况

  近几年,部分经济头脑灵活的农民充分利用里山街道地理区位优势,积极发展养殖业,全街养殖业发展比较迅速。截止目前,全街道形成一定规模的养殖大户共有65户,其中:养牛大户有5户;养猪大户有27户;养鸡大户有33户。全年养殖大户产值约为450万元人民币,占家庭总体收入的百分之八以上。解放社区种殖大户杨友谊今年种种植木耳60亩,其30万棒,预计产值480万元,该户正积极申报产品商标。

  7、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

  土地流转的目的是要将农民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腾出双手发展经济,增加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和壮大集体经济。里山街道通过招商引资工作,现已引进2家农业产业化企业,分别为太普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安徽瑞嘉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截止目前,太普公司总计投入资金近700万元人民币,其中:兴建葡萄大棚35亩,投入资金180万元人民币;开发经果林130亩,投入资金100万元人民币;租用并改选办公用房2幢,投入资金40余万元人民币;土地平整700多亩,投入资金110多万元人民币;支付农户土地流转租金200多万元人民币;使用滴灌技术落后投入资金30多万元人民币。预计项目投产后,可以解决附近村(居)农村富余劳动力300多人就业,耕地亩均增效6倍以上,还可带动农业观光、农家乐等相关行业发展,实现农民和企业双赢的结果。

  瑞嘉公司主要从事牡丹油的研究和开发工作,项目落户在里山街道杨街村,项目规划兴建一个1万亩牡丹林基地,已土地流转1940亩。目前,项目已完成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其中:土地流转每年18万元人民币;基本建设投资(林区道路、土地整理和水电安装,加工设备,加工厂房、库房、办公用房)1200万元人民币;油用牡丹基地建设600万元人民币(垦复、栽植、抚育、化肥、农药、种苗费);作业设计和科技研究推广费50万元人民币;旅游开发30万元人民币;其他费用50万元人民币。项目投产后将有效增加土地产出率,扩大本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8、生态保护情况

  为切实加大全街生态保护力度,按照“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原则实施生态保护工程。成立了由办事处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和人员任成员的里山街道生态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对全街生态保护工作进行总体规划,推动全街生态保护工作有序健康规划发展。以实施农村“户用沼所池”为切入点,推动生态保护工作发展,同时结合沼气池建设积极推动“一池三改”工程,彻底改变农村卫生脏乱差的状况,增强群众卫生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积极做好“户用沼气池”扫尾工作,严格按照区能源办要求,完善相关资料,不断补缺补差,保证高质量完成“户用沼气池”世行贷款项目。截止目前,全街已建成400多口农村户用沼气池,合兴村获得省级生态文明村,元四村、解放社区获得市级生态文明村(社区)。元四村于2013年获得安徽省水环境治理优美乡村十佳村,目前正在创建省级森林示范村。

  9、其它“三农”工作发展情况

  一是积极做好四季动物防疫工作。目前,全街共存栏猪1000头,牛205头,羊105只,禽8万只。全街所有动物按照上级要求全部在规定时间完成免疫工作。

  二是做好农村五类人员身份和工龄认定及发放工作。街道成立了农村五类人员身份和工龄认定及发放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确保全街农村五类人员身份和工龄认定及发放工作顺利完成。

  三是做好农业保险工作。街道确定了专人负责全街所有农业保险工作,保证农业保险工作有效开展。近几年,全街道农业保险发展迅速,农民参保意识也越来越强。

  四是做好合兴茶叶的宣传推介工作。合兴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高品质的高山茶叶,但品牌效应不理想,下步街村要把合兴茶叶作为当地的一种特色资源向外推介。

  五是做好农家乐工作。里山街道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农家乐具有比较优势,目前全街共有农家乐12家。

二、“三农”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最近几年,全街“三农”工作虽然发展比较快,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三农”意识淡薄

  农民“三农”意识不强是缚束当前“三农”发展迟缓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制约“三农”发展的重要瓶颈,农民对农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农民参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不高。相比于外出务工,大多数农民更愿意走出家门发家致富,特别是有一技之长的农民。

  里山街道作为一个山区农村街道,农业土地表现为人均耕地少,户用耕地散,农业的规模效益低。近几年农资价格的上涨也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尽管国家也施行了粮食收购保护价,但与上涨较快的农资价格相比,这种补偿也是杯水车薪。能力强的农民外出经商做生意,大多数农民外出从事一些简单的农民工工作,即使这样,农民一年在外的收入远远高于在家务农收入,造成在家的农民大多是老人,农村土地荒芜现象较普遍,耕地浪费现象较严重。

  (二)“三农”发展不均衡

  现在里山街道是由原解放乡和老里山街道2007年元月合并而来的,老解放片“三农”工作总体上比老里山片发展的要快些。老解放的元四村、解放社区目前已完成土地流转亩,有2家农业企业。里山街道大部分山场也集中在老解放片,每年的毛竹产量占到全街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木材产量占全街的百分之八十左右。但在水面养殖这块,老里山片比老解放片要高些,全街道绝大部分水面养殖集中在老里山片。

  在“三农”从业人员方面,老解放片农业从业人口多于老里山片,老里山片在家农民大部分以进城务工为主,老解放片在家农民以务农为主,平时打点零工。各村(居)干部对“三农”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同,城郊附近村对“三农”工作重视程度较低,山区附近村(居)干部对“三农”工作抓得要紧些。在农业产业化这块,老解放片农业产业化程度高于老里山片。

  (三)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

  里山街道是郊区、圩区、山区同时存在但以山区为主的一个地区,农业规模本身小,农业产业化程度也不高。农业经营方面总体上以家庭联系承包责任制为主,个别村(居)进行了土地流转工作。全街整体上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还是以小打小闹的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进行农业作业。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的后果就是没有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农业产业的附加值不高,农民参与产业化生产的程度不够,农民在农业方面增收的希望就越小。

  (四)“三农”投入不足

  全街道在“三农”方面投入不够主要体现在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软件方面是街村(居)干部还没有完全认识到“三农”工作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当前“三农”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缺乏充分的思考。特别是村级干部没有把“三农”工作纳入平常日常工作中,导致群众对国家关于“三农”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知之甚少,没有引起群众对“三农”工作的重视。硬件方面主要是受街村(居)财力紧张的局限,对农业的投入主要集中在农田水利方面,而且这方面资金也是以上级相关农业项目为主,街道配合实施,哪坏修哪,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业设施落后的状况。

三、下一步“三农”工作思路及对策

  针对全街“三农”工作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今后,全街“三农”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扩大宣传,营造农业产业化氛围

  进一步加大“三农”工作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办公系统、会议、座谈、网络、广播、公开栏等各种方式方法宣传党和政府在农村施行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让干部群众知晓“三农”工作的基本常识。要积极宣传“土地流转”和农业产业化相关法律法规和知识,增强群众农业产业化意识,摒弃固有传统农业思想,为全街农业产业化发展打下坚实群众基础,获取广大群众的认同和支持,确保全街农业产业化发展顺利。

  (二)加强落实,把“三农”工作纳入日常工作

  街村(居)领导班子要提高“三农”工作的认识,要落实好上级有关“三农”工作政策。街村(居)要把“三农”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议程,要确定“三农”工作专门人员负责本单位和辖工内“三农”工作日常具体事务。街村(居)要成立“三农”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本单位的“三农”工作有序开展。要制定“三农”工作考核与惩戒机制,用制度保证“三农”工作有关规定和要求落实到实处。街道要建立“三农”工作督查机制,定期对各村(居)“三农”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提高全街道“三农”工作开展水平。

  (三)加大投入,夯实“三农”发展基础

  街道和各村(居)在年初制定工作经费预算时要把“三农”工作经费单列出来,确保“三农”工作日常工作正常开展,同进要把各村(居)每年“三农”工作经费投入作为街道年终综合考评内容,保证“三农”工作经费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加大农业硬件设施投入,保证农业旱涝保收,改变过去农业看天吃饭的落实状况。要加大涉农企业招商引资力度,借鸡下蛋,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真正实现农业增收的目标。

  (四)增强信息沟通,争取上级有关涉农项目

  街村(居)两级单位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好与上级政府和涉农单位与部门的沟通工作,及时掌握“三农”工作有关信息。街村(居)要主动出击,平时多与上级有关单位和部门沟通,及时了解“三农”工作方面的惠农政策与项目,争取上级单位的支持与帮助,彻底改变过去“三农”工作被动应付的局面。街村(居)要确定专人,具体负责“三农”工作有关项目申报工作,严把申报材料质量关,保证项目申报成功率。

  结合当前全街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里山街道将把落实“三农”有关工作作为实践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深入推进,真正实现全街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 来源:池州贵池区里山街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