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讯 稻浪翻滚、稻香四溢,正值金秋丰收好时节,安徽各地秋收陆续展开,农村一片丰收景象。受灾地区的秋收情况如何?中安在线记者到今年水灾严重的舒城、桐城两地进行了采访。据了解,目前部分受灾较轻的杂交稻已经开始收割,绝收后补种的水稻也将于10月中下旬陆续收获。受灾较轻的地区,通过有效田管,可以实现产量基本不受影响,绝收地通过补种可以挽回50%~70%的损失。
桐城天泰合作社400多亩受灾水稻开始收割
加强灾后田管 最大限度减轻灾害影响
9月27日,桐城市龙腾街道办事处蒋山村,几台红色农机在金黄的稻田里来回穿梭,田地里满是刚收获稻谷的清新香气。
据了解,该地块属于桐城市天泰合作社,在今年夏季的洪涝灾害中,该合作社3000多亩水稻有2000多亩受灾,其中600多亩绝收。合作社理事长鲍峰告诉记者,正在收割的这400亩杂交稻,退水较早,受淹在2-3天左右,退水后合作社及时进行了补种、施肥,加上之前采用了钵苗机插新技术,产量基本上没有受影响。
“钵苗机插是带土插秧,没有缓苗期,秧苗分蘖早,洪灾时,秧苗比普通插秧的苗要壮,所以受灾影响小。”受益于新技术、新品种的应用和补救措施及时,天泰合作社1000多亩受灾较轻的田地,产量与去年持平,“从已经收割的产量看,湿稻的亩产在1600斤,跟去年差不多略有增长。”据鲍峰介绍,合作社600多亩绝收稻田,由于退水迟,采用的是早翻晚,“就是改种早稻品种,虽然早稻产量、价格较低,但弥补了一半的损失。”
在舒城县千人桥镇五里桥村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一望无际的绿色稻田稻穗饱满、长势茁壮,完全看不出受灾影响。县粮油站副站长江勇告诉记者,示范区125亩稻田全部被水浸泡过,“短的被淹没4-5天,长的被淹没7-10天,水位最高的时候在秧苗上方30-40公分,完全看不到秧苗。”洪水退去后,当地及时组织人力,通过排水露田、追施尿素和叶面肥,促进水稻加快恢复生产。目前水稻即将丰收,初步预计,示范区水稻单产损失控制在10%以内。
种养大户吴本明在自家受灾绝收后补种的稻田
分类精准指导 因地制宜帮助农户减少损失
与示范区的粳稻相比,舒城县桃溪镇四圩村种粮大户曾申荣的1400亩土地,受灾更为严重,由于7月22号水才退去,曾申荣种的一季稻全部绝收。“当时再补种一季稻就晚了,农业部门建议种植早翻晚,尽管比不上一季稻的收成,但至少能保本。”据曾申荣介绍,舒城县农委通过育秧工厂免费为他们提供育好的秧苗,并组织当地农技人员驻点进行技术指导,协助他们及时补种,“要不是农业部门送来种子,指导我们怎么做,这么大面积受淹,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可能就不补种了。”曾申荣说,农业部门让他们树立了信心,尽最大可能地挽回了损失。
吴本明是舒城县柏林乡的种养大户,在夏季洪灾中,共有880亩水稻绝收。“洪灾时,水稻正处于分蘖的关键期,由于退水迟,全部绝收,如果不是农业部门免费为我们送来种子,真的是要颗粒无收了。”吴本明说,水退后,舒城县农委及时调拨了700多斤稻种免费帮助他恢复生产。目前补种的水稻已经进入扬花期,下月中下旬就可以收获,预计亩产可达到800斤以上。另外,对于绝收地块,舒城县保险部门及时核定灾情,为吴本明送来了480元/亩的赔偿款。“虽然受了灾,但我对种地还是有信心。”吴本明说。
在桐城,农业部门根据农田不同的受灾程度制定了精准的救灾方案。据桐城市种植业局副局长冯骏介绍,对受淹时间较短的农田,乡镇政府及时组织排涝,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对水淹5-10天左右的农田,退水后通过施肥、施药、增施生长调节剂和移苗补缺的方式,保障当季水稻的生长。对受淹时间较长,出现绝收的农田,县农委及时调拨了近25万斤种子,通过200多名农技人员下乡实地指导,实施改种方式,保障农民今年种植收入。对于7月25号之后退水的农田,则由县农技部门指导农户提前开展秋种工作,通过种植绿肥、油菜等品种,以秋补夏。(记者 彭旖旎)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2016-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