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麦累,没进家门已酣睡
○肥西县高刘镇,刘氏兄弟正在收割麦子 |
编者按
中国北方大地上麦收正忙,
麦客这一古老职业依旧延续,
只是他们的镰刀已经换成了收割机。
我们跟随一对麦客兄弟
从肥西,到颍上、泗县,
再到江苏睢宁县一路走来。
从连续三昼夜收割作业后倒在铁路旁的昏睡,
到遭遇村民强行压价时的围堵落荒而逃,
再到异地割麦时遭遇不公时自残式的泄愤,
这对麦客兄弟的一系列经历,
折射着中国千万麦客的辛酸与无奈。
粒粒皆辛苦,
这句话被赋予了更深的含义。
麦收时节,中国北方的公路上开始了一场如同春运般的大迁徙。成群结队的麦客们,驾驶着装有收割机的货车,前往一个又一个收麦点,追逐着麦收的生意。本周,本报记者跟随一对兄弟麦客行走千里,见证了他们的麦收之路。从肥西县的高刘镇,到颍上县的建颍乡,再到泗县与江苏省睢宁县的交界处,再到更远的山东,他们的征程中含有太多的艰辛与无奈……
一、新桥机场旁麦田里的收麦人(6月6日,肥西县高刘镇新桥机场旁)
刘明果、刘明元兄弟二人家住淮南市潘集区。6月6日下午,当记者在肥西县高刘镇靠近新桥机场一处麦田里见到刘氏兄弟时,他们在合肥地区的收割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去年年初,兄弟二人以13万元的价格购买了一部收割机,开始了他们的麦客生涯。
此时,24岁的弟弟刘明元驾驶着这台小型收割机正在田间作业,收割机如同小型坦克一般发出轰鸣,来回吞噬着金黄的麦田。机器身后喷出麦秸碎片形成的雾气后,又如同理发推子一般,在金黄色的麦田上留下一道道长条形空缺。麦田的远处,新桥机场的合肥两个红色大字隐约可见。
就在麦客们忙碌之时,田间聚集的村民坐在田埂上,等着轮到自家麦田,村中不少孩子也跑来坐在田边树下,享受起这份热闹,相互打闹玩耍……丰收的笑容映在村子里每个人的脸上。
这是两人在合肥收割的第二天,也是他们麦收时节在合肥地区唯一一笔生意。就在快要结束的时候,他们接到了一笔大活:当夜他们准备前往颍上县建颍乡,那里有一大片麦田没有收割,而且至少要收割三天时间。
二、奋战三昼夜他们睡在了路上(6月9日,颍上县建颍乡)
3天后的6月9日,当记者再次追随他们的脚步来到颍上县建颍乡,见到刘氏兄弟时,他们已经在此忙碌了三天。这里的麦田地处大平原,农民较为热情,价格又合适,是麦客们最钟爱的作业场地。
麦田旁,坐在路边休息的弟弟刘明元已经满身油污,没有力气说话,但能接到颍上县建颍乡的活计,还是让刘氏兄弟俩很高兴:第一天,他们整整干了一夜,接下来的两天时间,他们总共加起来的休息时间不到5个小时。当天下午5时,村中大面积的麦田已经收割完毕,村民们又为他们买来了冰红茶解暑,刘氏兄弟还免费用收割机将落在路边角落里的一小片麦子收割完毕。
在镇上吃完晚饭已是8点,就在即将返乡的途中,一位同村的麦客和妻子之间,因为吃饭花销的问题发生了口角。同行其他三车人只有在这里静静等着这对小夫妻吵完架,才踏上归程。他们将回到家中进行短暂休整之后,再次踏上远征山东、苏北等地的旅程。
经过3个小时的路程,凌晨零点左右,车队缓缓行驶在淮南市区通往泥河镇的公路上,距离家还有不到20公里。但此时驾车的刘明果太困了,当货车缓缓驶过淮河大桥,行驶轨迹就开始在公路上呈现S形的曲线。通往泥河镇的公路经过一个前方铁道口,刘明果突然将车方向打了九十度,停在了道口旁的一片空地上,随后招呼着其他的麦客先回村,然后将空调关闭,打开车窗,让拂过淮河的夏风缓缓吹进车窗,进入了梦乡。成群的蚊子很快将车辆包围,在一旁的记者胳膊上叮出了若干红包。但刘氏兄弟似乎感觉不到蚊子的存在,车内已是鼾声一片。(下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