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阴雨使合肥多地西瓜大幅减产 滞销现象严重

10.07.2015  11:53

连日阴西让西瓜烂在地里

阴雨连绵气温低,丰收希望“泡汤”了

新安晚报 安徽网讯 连日的阴雨天气给合肥市民带来清凉夏日,但是对于瓜农来说,却是刺骨的寒意。记者了解到,不仅肥西,肥东、巢湖、长丰、庐江都是西瓜产区。凉爽的天气对西瓜生产和销售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呆站在瓜地里,54岁的程千纯一脸茫然。大片的西瓜只比巴掌大一点儿,还有七成发育不良的西瓜烂在了地里。“ 这个天,你会买西瓜吃吗?”程千纯看着记者,突然问了一句。其实早在6月1日合肥下暴雨那天,种了30多年西瓜的程千纯就已经预感到,今年西瓜不照了。

瓜未长成便烂在地里

4月20日栽上瓜苗,一个月之后授粉。按照往年经验,从授粉到成熟只需40天左右,也就是说7月1日前后,西瓜就应该成熟上市。然而,让他始料不及的是,在今年夏天过量雨水的浸泡下,瓜藤和根都开始腐烂。

每天早上4点,老程就下地查看,哪里积水了,他就用铁锹在田地边缘开一个豁口让水流出去。但是,这样的办法并没有什么效果。“雨水太多了,老天爷不给路走!”老程有些悲愤地说。

记者跟随老程来到瓜田,地里成片西瓜都只比巴掌大一点,“瓜秧一死,瓜就长不大了,只能烂在地里。”老程叹了一口气说:“往年我种出的可都是十多斤的大瓜啊。”

老程的儿子程功原本在城市里有一份好工作,但他看好农业市场,又回到家里承包了400多亩田地准备大干一场。没想到第一年种瓜,就遭遇了这样的天气。

父子俩从地里把成熟的西瓜摘到筐里,再挑到马路上,几个来回,程功有些站不稳。老程每次都能挑起两筐约150斤重的西瓜,跟在后面的程功却无法挑这么重。

说起今年的种瓜收成,程功说,田租、肥料、塑料薄膜……前前后后投了不少钱,照这个情形,即使所有的瓜都卖掉也收不回本。

气温较低西瓜不好卖

情况比想象的还要糟。7月2日一早,程千纯给熟悉的瓜贩打电话喊他来收瓜,没想到对方竟一口回绝了。瓜贩说,今年西瓜不好销,自己之前收的瓜还没有卖掉。

好不容易喊来了一个瓜贩子,对方站到瓜田埂上就摇摇头说:“老程你这瓜不行啊,藤子都烂了,不新鲜了,不好卖啊!”

没办法,程千纯只好和程功拉着一车瓜到合肥寻找销路。

7月3日早晨天不亮,程功和父亲拉了一车西瓜赶到合肥师范附小门口卖瓜。这是程千纯第一次把西瓜拉进城里,也是程功第一次卖瓜。一天忙下来,父子俩收获还算不小,7毛钱一斤,卖了大半车,进账一千多元。

第二天,程功独自一人去卖瓜,情况却大不如前。因为气温降低,买瓜的人少了。程功主动把价格从7毛钱一斤降到6毛,又从幸福大街辗转到安徽建筑大学附近,跑了四五个地方,但到晚上10点多还剩大半车西瓜没卖掉。

回家的路上,程功向父亲说了一天的“惨淡经营”。“那就顺道扔了吧。”父亲听后说,省得拉来拉去还费油钱。但程功没舍得,还是将大半车西瓜拉回家喂鸡了。

种瓜成本或许难收回

昨天一早,不想让父亲失望的程功又赶到合肥卖瓜,价格降到5毛钱一斤,跑了几个地方,但是天都黑了才卖了300块钱。“我再去几个小区转转,晚上12点回去。”程功在电话那头对父亲说。

站在满是烂瓜的地里,老程有些悲怆地说,25亩瓜田,今年结的瓜有7成烂在地里,“到现在只卖了4000多块钱。”老程给记者算着账,25亩西瓜,田租500元一亩,就是12500元。一棵瓜苗1块钱,加上机械、人工、肥料、塑料薄膜、竹子支架……也要花费10000多。“今年一亩田只有1000多斤瓜能卖,一斤卖6毛5分钱才勉强收回成本。”

离开瓜田的时候,天空又飘起了细雨。老程也加快了脚步,“种西瓜就是靠天吃饭,明年再重新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