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寨卡病毒 谨防蚊虫叮咬

04.03.2016  05:14
摘要 新年伊始,肆虐美洲和非洲的寨卡病毒进入我国境内,江西、广东、浙江等地相继出现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病毒的传播引发公众关注。

  埃及伊蚊是寨卡病毒主要传播媒介。蚊虫叮咬寨卡病毒感染者而被感染,其后再通过叮咬的方式将病毒传染给他人。人与人传播寨卡病毒的主要途径则是母婴传播,被感染的孕妇可能会在分娩过程中将寨卡病毒传给新生儿,同时也有可能通过输血或性接触进行传播。

  寨卡病毒感染者的主要症状为发热、红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以及非化脓性结膜炎等,一周左右可自愈,其中20%患者症状与登革热相似,80%感染者无明显症状。少数人可能出现神经系统或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孕妇感染后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

  据合肥市蜀山区疾控中心周虎啸医生介绍,我国大部分地区目前是初春季节,较低的气温不适合伊蚊大量繁殖,因此公众无需过度紧张。目前,我国尚无原发病例,所有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且没有引起二代病例。防止寨卡病毒感染的最有效保护方式是避免蚊虫叮咬。

  如果近期到寨卡病毒疫情发生国家和地区旅行,一定要注意做好防蚊措施,应穿着长袖衣物(最好是浅色衣服)、使用驱虫剂等,同时注意关闭门窗、使用纱窗及蚊帐等方式避免蚊虫叮咬;将居室内或居家周围的水桶、花盆、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排空或加以覆盖,防止蚊虫在这些容器中孳生。一旦出现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医务人员相关旅行史。

  孕妇及计划怀孕女性近期要慎重考虑前往发生疫情国家和地区,“如果近期曾在有寨卡病毒病的国家或地区居住或旅行,并出现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疼痛,应考虑感染寨卡病毒病的可能,但最终确诊需要通过血液检测和实验室诊断。 ”

来源: 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作者: 鲁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