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展现文化自信 讲好安徽故事
文化,滋养着安徽精神,凝聚着安徽力量,激发着安徽创造力,厚植着安徽竞争力。
在“坚定不移闯出新路,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加快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大局下定位思考、谋划行动、积极作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定文化自信,强化文化担当,以新探索新举措新业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画好同心圆凝聚精气神
——主心骨更牢固,主旋律更响亮
坚定主心骨,唱响主旋律,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全方位宣传展示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安徽的新实践新举措新成效,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共同思想,凝聚广泛共识,汇聚奋进力量。
“治国理政·闯出新路”论坛成功创办,学术研讨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型文化强省建设》等3项中央“马工程”重点课题研究有序推进;94个项目获得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创四年来新高;组织刊发一批理论文章,研究阐释“文化自信”“政治文化”等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日益深入人心,广大干部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深厚坚定。
对标看齐讲政治,真抓实干见行动。在统筹抓好全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宣传的同时,扎实组织实施了“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引导全省党员干部自觉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校准思想之标,校正行为之舵。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精神,精彩安徽需要精彩讲述。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一年多来,安徽作出怎样的“答卷”?省直主流媒体在长篇通讯报道暨电视专题片《勇闯领跑之路》中追寻了答案。《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安徽实现从创新“跟跑”向“领跑”迈进》《安徽:产业助力脱贫攻坚》《这一年,总书记交待的事,安徽办得咋样? 》……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一周年之际,央媒省媒联动,网上网下聚焦,推出了一大批分贝高、分量足、质量优、反响好的精品报道,激发了全省干部群众建设向总书记绝对看齐、让党中央绝对放心的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信心和干劲。
4月11日,以“开放的中国:锦绣安徽迎客天下”为主题的外交部安徽全球推介活动举行,外交部“蓝厅”掀起“安徽旋风”。省内媒体积极推送,国内外媒体高度关注,魅力安徽迅速成为网红。 20余家全国知名网站发稿3万多篇(条),点击量突破3.5亿次。
县级医院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是新一轮医改的主战场。天长市在全国首创“县域医共体”模式,走出新路径。2月中下旬,中央和我省主流媒体在重要版面(时段)连续推出重头报道,解读“天长医改”,形成现象级舆论热潮。
聚焦聚力“砥砺奋进的五年”主题宣传,精心设计“我看这五年”“我的五年”两个子栏目,迎接党的十九大宣传报道见人见事见精神,浓墨重彩,声势强劲。
把更多有温度的场景、有共鸣的细节注入安徽故事,向海内外展示一个更加立体、丰富、生动的当代安徽,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舆论主旋律歌声嘹亮!
下好创新棋提升软实力
——正能量更磅礴,竞争力更强劲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一项项体现中央要求、切合安徽实际、符合群众意愿的“新招”“实招”,激活了文化创新动力源,有效提升了安徽文化竞争力、感召力和影响力。
新华发行集团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国有演艺企业社会效益评价考核两个全国试点有序推进;我省完善国有文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做法在全国会议上交流……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把握方向、蹄疾步稳、扎实推进。
在全国100个地级提名城市年度测评中,我省6市全部跻身前30名,综合成绩蝉联全国第一。4月召开的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安徽作为唯一省级代表作了大会发言。
文明创建硕果累累,源于富有创造性的扎实工作,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工程,坚持“一把手”主抓、“一条线”贯穿、“一体化”推进、“一把尺”衡量、“一竿子”到底,推动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全面提升;深入实施文明城市结对共建,形成了梯次推进、全域联创的新格局。
3月3日,二月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宣城市举办,我省上榜好人总数达1070人,连续9年位居全国第一。
打造道德信贷“升级版”,设立道德基金扶助好人脱贫,网上网下好人馆全景展示好人事迹……多项创新举措,传递“好人好报”价值导向,高高竖起好人安徽风向标,群众身边的正能量更加磅礴。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绽放新的光彩。 4月10日,安徽徽州传统工艺故宫特展在京举行,特展开幕式上,省政府与故宫博物院签署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合作协议,黄山市政府与故宫博物院共建传统工艺工作站。借力故宫平台,更多徽派非遗将走进海内外游客的视线。
媒体融合发展是新闻舆论战线的“二次创业”,关乎党的新闻舆论事业和媒体职工就业。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新媒体集团积极谋划推出大皖客户端、海豚视界、灰喜鹊工作室等融媒体项目,努力实现快速传播、移动传播、全媒传播、分众传播、互动传播、权威传播,不断提高新闻信息的到达率、阅读率、点赞率和转发率。
用户下载“智慧书房”APP,注册并缴纳99元押金,每次可以借阅2本总价不高于150元的图书,期限10天,押金可随时退还;在连锁书店按期还书,用户就会收到一笔“阅读奖学金”;用户还能在“智慧书房”写书评、晒书单,和书友交流,实现“以书会友”……7月16日,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旗下的合肥三孝口书店转型升级,率先在全球启动共享书店运营模式,赢得业界高度关注和广大读者转发点赞。
多个世界领先、中国首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装备集中亮相;33个投融资项目入选《2017中国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手册》,入选数并列全国第一;安徽省创意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合肥)基地与华为、中国动漫集团等签约一批重大项目;安徽新华发行集团入选第九届中国“文化企业30强”名单,科大讯飞获提名……在全国最高规格的文化产业展会深圳文博会上,文化皖军再获丰收。
唱好大小戏倾心惠民生
——获得感更实在,徽字牌更响亮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让百姓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始终是文化强省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将当地干部群众脱贫攻坚的士气鼓舞起来,将广大文艺工作者助力扶贫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将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展示出来,今年,省委宣传部联合市里共同开展“文艺扶贫携手小康”惠民演出活动,组织省市县三级文艺工作者为10个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献上10场大型演出。4月23日,演出在岳西县拉开帷幕,5月5日,文艺工作者们又走进亳州市谯城区。
省信用担保集团派驻谯城区魏岗镇大陈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瞿光普说:“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要物质扶贫,更要扶德扶智。小品《送彩礼》弘扬了勤俭节约、崇德向善的新风尚,乡亲们看后深受启发。 ”首场演出总导演刘磊说:“脱贫攻坚战,没有局外人。扎根人民、服务人民,原本就是文艺工作者的天职。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老区人民送去丰富的精神食粮,用文艺的力量助力脱贫攻坚。 ”
文旅相融,产业扶贫。 4月27日,省属文化企业助推六安革命老区扶贫攻坚对接落实会在金寨召开,一批有针对性的文化扶贫项目在深入对接中“实化”“细化”。
百姓办春晚,“民星”走红毯。新春佳节,宣传文化系统推动开展基层群众性“村晚”4700余场,近260万名群众参与其中,“村晚”成为凝聚乡情的文化符号。
“从一条路、一小巷,一盏灯、一棵树、一块砖做起,我们把文明创建工作做到群众家门口,做到群众心坎上,让群众感受到‘获得感’。 ”省文明办相关负责人分享我省文明创建成功经验时谈道,“我们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摆在文明创建第一位,动员群众参与、依靠群众支持,让群众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
只有创作生产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文艺作品,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省积极引导和推动文艺工作者聚焦时代精神、关注百姓心声,到基层和群众中进行“采、创、种、送”,不断提升作品的生活温度和思想深度。近日,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公布“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资助项目立项名单”,安徽再芬黄梅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的黄梅戏《邓稼先》、马鞍山市艺术剧院有限公司的民族舞剧《李白》等25个项目入选,共获资助金额1590万元。
继续打好徽字牌,经久唱响黄梅戏。 5月22日,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22届曹禺剧本奖揭晓,省徽京剧院青年演员汪育殊凭借在徽剧《惊魂记》中的精彩表现喜摘“梅花奖”,得票排名第一位;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创排的大型黄梅戏《大清名相》捧回曹禺剧本奖。目前,我省共有16位演员17次摘得“梅花奖”殊荣,其中,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为“二度梅”获得者。
徽剧《惊魂记》作为唯一受邀参演的中国传统戏剧,亮相国际戏剧协会第35届代表大会;纪录片《大黄山》在哈萨克斯坦哈巴尔电视台播出;黄梅戏《大清名相》参加第15届中国戏剧节展演;大型民族舞剧《大禹》亮相国家大剧院……一部部精品力作如一张张文化名片,诉说着江淮大地的独特魅力。
原标题:展现文化自信 讲好安徽故事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作者:李跃波 张岳 编辑:吴玉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