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学院:积极谋划全面转型 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

28.08.2014  15:10
??

为进一步深化转型发展,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8月25日,巢湖学院隆重召开了第五次教学工作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全面转型,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学校领导、副处级以上干部、副高以上职称人员、博士、教学秘书、教研室和实验室主任等180余人出席了会议。

党委书记朱灿平致题为《深化转型发展,关乎兴衰存亡》的开幕词。开幕词指出了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集思广益,明确学校深化转型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工作,努力创建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并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要求、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是学校事业迎头赶上的必然要求三个方面阐述了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朱灿平把学校在新形势下的转型发展提高到了关乎兴衰存亡的高度,认为转型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能否把握机遇、抢占先机,能否成功转型、实现跨越,关系到学校是否能在更加激烈的高等教育新一轮竞争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接着,院长祝家贵作了《全面转型,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大学》的主题报告。报告先简要梳理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办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策和部署,明确了学校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指出了学校转型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多年来学校立足地方,坚持应用型办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质上就是在往国家提出的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要一如既往坚定地走应用型办学之路,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地方应用型高水大学。

报告指出,要真正实现转型发展,需要由原来已经形成的办学模式按新的办学类型和任务,重新设计人才培养的业务流程,这不仅仅是全面修正,而且是主动求新求变的过程、创新的过程,因此在转型发展中会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有:办学理念转型问题。核心问题是要在思想上明确“办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办这所大学”的问题,摒弃追求精英教育的“办学情结”。办学定位转型问题。要把办学定位落到实处,防止在教育实施中培养学术性人才、造成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错位。专业建设转型问题。从重视专业内涵建设的学术性向突出专业内涵建设的应用性、实践性转型。培养体系转型问题。着力培养学生“将理论转换为技术、将技术转换为生产力和产品”的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师资建设转型问题。改变不切实际的追求“高层次化”、学术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倾向,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快引进应用型专业和专业群建设急需的高层次学科专业领军人才和教学骨干。教学模式转型问题。脱离“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加强产教融合、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校企合作”;“改革考试方法,注重学习过程考查和学生能力评价”。科学研究转型问题。科学研究应是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应用技术研究为主。管理方式转型问题。推进教学管理重心下移,扩大二级学院办学自主权。

鉴于转型发展存在的这些突出问题,结合学校实际,报告提出了实现转型发展的工作思路:专业设置与建设。专业是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问题,具有强大的牵引和推动作用,在专业设置与建设方面要化大力气,下真功夫。专业设置方面,继续加大学科专业调整与改造力度,进一步优化专业体系,使学科专业布局更加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重点增设面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社会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的应用型专业,构建紧密对接区域产业链的专业体系和专业集群。坚决克服追求所谓热门专业和服务面向不清、对接不准的问题。特色专业的形成,没有产业的背景,没有和产业深度融合,是无法实现的。专业建设方面,进一步从偏重于学术性的专业体系向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体系转型,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培养方式和质量标准,以学生职业发展为重点,真正实现学校办学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专业设置与地方主导产业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对接;人才培养规格与工作岗位要求对接。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模式,使人才培养融入产业发展过程。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具体工作的承担者,教师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实现转型的关键。要通过“引培并举、专兼结合”等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精湛,既具有较高水平的教科研能力,又具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能满足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发展需要的专兼职师资队伍。要注重引进应用型师资、加大兼职教师聘任力度、加强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与提升、完善教师考核与奖惩制度,努力在5年内使“双师型”教师达到专任教师数的50%以上。教学与科研。转型发展,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是一条新的道路,也是一条注定充满艰辛的道路。要走得快,走得稳,就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尤其是实践教学的改革和研究。要按建设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要求,制定科研规划、确定科研方向、建设科研队伍,创新科研服务方式等。科研的方向要紧密围绕地方产业发展,以解决技术创新方面的难题为目标。要结合教学搞科研、结合产业搞科研、结合行业搞科研,科研要为教学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组织管理与保障。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和发展,要有与之相应的组织管理体系和相关保障,学校将进一步理顺责、权、利统一协调的组织管理关系,建立高效有序的学校治理结构,要建立校内校外贯通、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新型治理结构。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力度,尤其是要增加实践教学方面的投入。相关管理也要联动,现有的管理制度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要紧紧跟进,如扩大二级院系办学自主权,推行对二级院系的分层评价,改革配套的学籍学位管理制度,实行真正的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推进创新创业制度化,形成一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质量评价。要突破现有的评价模式,建立新的价值导向和评价标准,评价的重点要从供给端转向需求端,要突出产出导向、贡献导向和质量导向,核心是对高等学校创造经济社会文化价值和学习者发展价值的能力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科学设计利益机制。要引入利益相关的主体进行评价,包括学生实习或就业单位、学生及其家长、政府和社会等,努力形成一种综合的评价体系。必要时,还可以引入第三方进行独立评价。

报告最后指出,怎样才能把巢湖学院建设成为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只有在实践中去摸索去实现,坐而论道,纠缠于概念,只会贻误战机,需要的,是行动、是实干,是扎扎实实地把转型发展的事情做好。

随后,文学与传媒系、教育系、数学系和外语系四个院系代表就各自院系应用型办学的现状和成绩,以及在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作了汇报和交流,这为其他院系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发。

分组讨论阶段,与会人员分为六组,围绕《全面转型,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主题报告和会议的两个重要落实文件《巢湖学院关于进一步深化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讨论稿)》、《巢湖学院关于制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2014版,讨论稿)》以及省教育厅厅长程艺《在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第五届年会上的讲话》进行研讨。讨论结束后,六个组分别就各组讨论的情况作了汇报。汇报认为,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的一场重大改革,学校审时度势,紧紧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及时研究部署转型发展工作意义重大,是继学校升本和合格评估后又一次带有历史意义的重大抉择。但在转型发展中也有很多困难,重要的如双师型师资建设问题,职称评审问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度推进问题、实践教学条件建设问题,管理体制机制的不适应问题,以及转型发展带来的教师转向、甚至转岗等问题。转型发展势在必行,建议学校深入谋划,做好顶层设计,确保转型发展取得成功。

会议最后,副院长徐柳凡作了题为《认准方向,统筹规划,稳步推进学校全面转型》的总结讲话。讲话指出,会议以“全面转型,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为主题,大会的胜利召开,进一步转变了大家的教育思想观念,明确了学校发展方向,对于探索学校全面转型的可行性道路,提高巢湖学院建设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大会分组讨论的主报告和《巢湖学院关于进一步深化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讨论稿)》、《巢湖学院关于制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2014版,讨论稿)》等文件都紧紧围绕“全面转型,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这一会议主题,内容详实,富有针对性,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推进我校转型工作的重要文件。会议准备充分、主题鲜明,既提出了工作思路,又交流了工作经验;既明确了目标,又找准了对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必将成为我校办学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各单位要积极学习传达会议精神,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广泛宣传,要把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会议要求,特别是院党委书记朱灿平开幕词讲话和校长祝家贵主题报告精神,准确把握会议提出的一系列新要求、新目标、新举措,以更好地指导开展转型工作。转型是学校面临的重大机遇,更是我们须应对的重大挑战。在这项有意义而又异常艰巨的任务面前,既要有战胜各种艰难困苦的必胜信念,也要有付出艰辛甚至舍弃自身眼前利益的必要准备。大家一定要以更加清醒的认识、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创新的精神和更加务实的作风,切实落实转型工作各项要求,为早日实现“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而努力奋斗。

总结讲话中,徐柳凡言辞恳切地进一步指出,转型发展中还要防止出现思想上的三种错误认识:认为转型发展还是一个停留在理论层面的问题,转型还在论证与设计阶段,真正实施还要待以时日,这是一种等待观望的思想。其实,转型早已提上议事日程。上半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建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任务。6月23-24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都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安徽省委、省政府也已相应出台了发展职业教育的文件。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已经不存在理论上“转不转”的问题,而是如何早转、真转的问题。 “矮化、窄化”观念,认为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低级阶段,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矮化、窄化,是高等教育功能单一化的表现。这种观念将以技术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教育与学术型教育对立起来,甚至认为,职业教育是一种低层次的高等教育,这是对职业教育的认识问题存在误区。其实,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是以技术能力培养为本位的高等教育体系,其本身也存在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层次。新建本科院校适时转型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不是对自身的矮化、也不是高等教育功能的窄化。经济社会的多样化必然要求人才类型的多样化及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高低不在其是学术型还是应用型,而在于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及其培养的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发展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难度不亚于学术型,其办学要求的条件甚至比学术型人才还高。与己无关的观念。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高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过程中的求新求变过程,是对自身的一场革命性变革,涉及到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等方方面面,除需要政府积极引导推动、社会尤其是行业通力合作外,从高校自身而言,学校必须主动统筹谋划、整体设计尤其是要做好顶层设计。但学校的设计离不开师生员工的积极参与。如果认为转型设计是学校领导、职能部门及院系领导的事,那学校的转型会流于形式,出现转而不变,改而无效的局面。

一天的会议议程紧凑而高效,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会议在昂扬热烈的气氛中胜利闭幕。本次会议是学校继去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后,在国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引导、支持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召开的,对于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丁俊苗    特约通讯员:夏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