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良策助推乡村旅游创新发展

04.01.2018  09:26

   【编者按】 推进乡村旅游创新发展,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经济优化升级、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我省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以中共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围绕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深入开展高质高效调查研究,并从加强规划引领、完善体制机制、开发特色产品、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设性意见,助力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旅游创新发展。

   加强三方联动 创新经营模式

  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需要创新开发模式和经营模式。民进安徽省委建议,首先要加强政府企业农户三方联动,政府要做好道路铺设、水系开挖、水电网保障等基础设施建设,必要时景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可采用代建、共建方式支持;企业要做好民宿、野外拓展场地、农事体验场所、文化景点挖掘等旅游项目设计;鼓励农户采用土地参股,深度融入乡村旅游。

  大力开展乡村旅游招商引资。民进安徽省委提出,可探索引入外部旅游投资企业、乡村连锁酒店、新型农户群体等模式,引导乡村旅游从单一的“农民自营+政府引导”,走向“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新型农户群体+政府+村级组织”等多元化经营之路。探索将乡村旅游与养老产业相结合,拉长乡村旅游产业链,将一个个乡村旅游景点打造成“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宜居宜游美丽乡村。

  目前,乡村旅游示范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星级农家乐等含金量不高,管理监督不到位,品牌性不强。民进安徽省委建议,重新制定乡村旅游星级考核办法,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鼓励具备相应条件的乡村旅游区参与各级星级评选,对硬件设施好、服务质量优的乡村旅游区或农户实行重奖,对不符合发展要求的景区坚决摘星退出,维护星级品牌严肃性。引导各地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注重将乡村中传统农业转变为高附加值的休闲农业和创意产业,走自然生态文化、饮食文化、旅游商品文化、民俗文化融合之路,打造一批知名度高、有一定影响力且错位发展的特色项目。

   强化职业培训 提升服务水平

  随着我省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开发管理人才匮乏、从业人员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凸显,难以有效满足市场游客的需要,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和转型升级。池州市政协认为,解决这些问题,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大乡村旅游管理及从业人员职业教育培训力度。

  “本着从业人员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利用乡村旅游淡季和闲暇时间,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乡村旅游实用技能培训。 ”池州市政协提出,由省旅游主管部门牵头,制定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规划,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为从业人员授课,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层次,注重培训效果。同时,运用现代传媒技术在培训方面的优势,做好远程培训,充分发挥信息化、智慧化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培养一批有知识、懂技术、信息灵、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乡村旅游从业人员。

  池州市政协建议,在省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一些专业培训机构中,选择一批教学管理规范、培训实力较强的单位作为乡村旅游人才培训的教育基地。可以根据各类人员的培训需求选择不同培训地域、不同层次的的院校进行培训工作。选拔和建立一支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政治素质高、乐于奉献、能够满足乡村旅游人才教育培训要求的师资队伍,以市场为导向根据需要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专业培训,不断提升培训能力和水平,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我省已初步形成了涵盖职业高中、中专、大专、本科到研究生等多层次较为完善的旅游教育培训体系。很多学生来自农村,既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又熟悉乡村情况,具有乡土情怀和家园情感。池州市政协建议,各级政府把目光更多地投向这一群体,引导优秀人才返回农村,扎根农村,服务“三农”,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旅游人才的更迭换代,促进我省乡村旅游实现跨越式发展。

   坚持差异发展 保留地域特色

  “乡村旅游经历了初期的赏农家景、吃农家饭的游览阶段和中期的住农家屋、干农家活的体验阶段,现在逐渐步入乡村度假、休闲疗养的高层次度假阶段。 ”省政协委员张同利认为,我省乡村旅游发展正面临产业融合度不高的问题。很多地方发展乡村旅游,农业、农村与旅游只是简单相加,经典项目不多,花季赏花、果季采果,仅仅靠农业为资源,季节性强,旅游时段较短,缺少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与创新,没有为游客提供更好的体验和更好的旅游产品。

  “远离城市的喧嚣,感受乡野的风光,回归心灵的静谧,正是乡村旅游的魅力所在。 ”在张同利委员看来,坚持差异发展,丰富产业业态,才能更好发展乡村旅游。村落景区应结合自身的资源特点,从游客体验本身出发,围绕“赏采尝学耕,憩戏养淘归”要素,差异化地设计产品,为消费者提供高品位、多层次、全方位的体验产品。

  张同利委员建议,村落景区要注重保护和延续乡村街巷的生活气息,合理布局乡村旅游业态,避免过度城市化、景区化、商业化。应以全域旅游的理念激发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活力,积极拓展农业功能,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他服务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让农业、农民与都市文化创意、都市消费群体更好地融合。村落景区应重点围绕农业的健康功能、快乐功能、研学功能、淘宝功能等设计产品和线路。积极培育养生、养心、养肺、养颜、修身养性等农业健康类产品;抓鱼、逮鸡、斗羊、捡鸡蛋、斗蛐蛐、民俗表演、篝火晚会等农业快乐类产品;了解农业奥秘、农村生活方式、农业生产过程的研学类产品;打造类型丰富又具有自身特色的商品,并让游客快乐地把商品带回家的淘宝类产品等等。

   突出规划引领 扶持新兴业态

  民宿是乡村居民利用自家闲置房屋开办的家庭式旅店,是乡村深度旅游、休闲旅游、体验旅游的主要载体。省政协常委朱新中认为,近年来,我省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业态日趋多元,助推了乡村民宿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乡村旅游的新产品、新亮点、新品牌。大力发展民宿业,对于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者个性化需求、推动乡村旅游深度发展,就地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增加农民财产经营性收入,尤其是推进山区、湖区农民脱贫致富,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朱新中常委建议,强化规划引导,为民宿业发展提供方向和思路。结合贯彻我省《旅游法实施条例》《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意见》和《安徽“十三五”乡村旅游扶贫规划》,根据我省地域文化和自然风貌及风景名胜分布情况,由县级人民政府牵头组织编制“乡村民宿发展专项规划”,尽快启动大别山和皖南山区重点村民宿规划和民宿示范点设计方案。按照“打造精品、示范引领,强化功能、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将安徽民宿业的发展纳入规划引导的轨道。

  “民宿业是个新的业态,不能仅仅以传统方式进行监管。 ”朱新中常委说,例如解决民宿“黑户”问题,建议在民宿业发展重点地区,以县为单位,成立以公安、消防、工商、旅游、林业、水利、卫生、环保、安监、食药等为主要成员的民宿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负责民宿业发展过程中重大事项的决策、协调和处置。建立由公安机关牵头组织民宿的联合审批、联合执法和日常管理机制,对现有民宿经营户进行统一登记、建档,将民宿纳入旅游统计数据库。

原标题:谋良策助推乡村旅游创新发展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作者:聂扬飞    编辑:叶广冬
省人大代表:建议出台统一行业规范
民宿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式,News.Hefei.Cc
加快构建我省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将 旅游 业培育成为重要支柱产News.Hefei.Cc
坚持绿色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News.Hefe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