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转促进行时:“中华药都”思维之变

29.10.2015  13:51

调转促进行时:“中华药都”思维之变

调转促进行时:“中华药都”思维之变

没有哪座城市,像亳州一样,与中药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药都大道、养生大道、芍花路、亳菊路……驱车行进在亳州市区的道路,随风飘散的药香、以药命名的道路和随处可见的中药厂、中药堂、中医馆,无时无处不传递出一个千年药都的深厚底蕴。

数天下药都,此城最古。从华佗种下第一块药圃开始,亳州人就开始了绵延千年药材生意。全国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每年300多亿的交易额,奠定了亳州“四大药都”之首的绝对地位。

但产业大而不强、产品层次不高、企业小而分散也成为亳州中药材产业发展中的痛点。传统药都如何华丽转身,实现升级,近年来,亳州不断探索转型发展之路。其中,产品思维、工业思维、互联网思维,成为亳州加快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的制胜战略。

产品思维——从粗加工到品牌化,走中药材精加工之路 

中药材精加工,对于亳州本土龙头企业——济人药业来说,不仅仅是种理念,更带来实实在在的利润。当前,企业每年超10亿的销售额中,有40%是由公司研发的专利产品疏风散热胶囊一个单品带来的。

该药源于湘西一位老中医的民间药方,通过济人的引进研发,2014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金奖,并多次入选国家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用药,成为企业发掘民间中医药资源、传承创新的典型。

“济人起初也是由中药饮片粗加工起家,但饮片市场门槛低,竞争大、附加值不高,我们很快转向研发创新之路,并迅速进入发展快车道。”据济人药业董事长朱月信介绍,当前,济人组建了院士工作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致力于国家科研课题和创新药物的研究,并积极转化科研成果,现有发明专利16项,生产的中成药品种达15个。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老百姓的健康需求加速释放,我们推出主打养生理念的保健食品和植物饮料,进一步拓宽了中药的消费群体。”亳州另一家企业广印堂也在积极调整产品结构,由过去单一的饮片生产向多元化产品结构转变,企业生产的中药提取物进入日本、韩国等国外市场。

从中药材粗加工到产品质量化、品牌化,越来越多的亳州药企开始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协和成是亳州销售额超10亿的中药企业,在自身向中药材提取、中成药生产延伸的同时,还建设了全国唯一的民营中药材进出口检测中心,为亳州及周边城市中药材企业的产品销售、出口和研发做质量检测。

“过去,亳州以中药材原料和粗加工为主,产业附加值低,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现在,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重点发展中药材精深加工,由原来单一的中药材种植和饮片加工,向产业链的中高端延伸。本土企业中,协和成的精制出口中药饮片、广印堂中药保健品、济人药业的中药配方颗粒等转型升级产品都备受市场青睐。”谯城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孙大福介绍,注重“华佗”、“亳药”等本土品牌打造,走集约发展强强联合之路的亳州,已经形成中成药、中药提取、中药饮片、中药保健品、中药日化、中药杀虫杀菌剂和中药兽药等中药工业“七条龙”。

“今后5年,全球药品销售将保持5%-8%的增速,国内医药行业发展潜力巨大,而中药在医药行业中增长最为强劲。”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教授黄和平认为,现代中药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发展中药材精深加工,向高科技制药领域拓展,注重品牌建设,将为我省中药产业赢得更大市场。

“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种药如种桑麻,这首描绘亳州农人种药热情的诗歌,折射了亳州人世世代代的种药传统。然而,在谯城区十八里镇,这种家家户户分散种植的方式悄然改变。

“旱涝保收,除了租金还能拿到工钱!”说到村里的土地流转,亳州腰王村70岁老人张起灵赞不绝口。2009年,谯城区整合涉农资金,在十八里镇打造5万亩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采取“基地+企业+农户”的方式,引导中药材标准化、规模化种植。

张起灵家的土地也在流转之中,这让这户普普通通的中药种植家庭尝到了现代中药产业的甜头。“土地每年1000多元的流转费不说,儿子还被招到药企上班,我们老两口也能到地里帮帮手、拿工资。”

同样受益的还有企业,规模化、标准化的种植基地从源头上保证了药品质量,政府统一的基础设施配套更为企业解决了后顾之忧。每年暮春时节,基地内万亩芍花盛开,亳州以花为媒在此打造的芍花节,又构成亳州养生文化旅游产业中的重要一环。

除了规模化种植,亳州还积极打造中药工业,上百家中药材企业,形成现代中药制造产业集群。去年全年,亳州累积完成谋划药业项目96个。走进珍宝岛、广药集团等国内大型药企在亳州的布点,现代化的生产基地、物流配套,让人叹为观止。

“亳州独有的资源禀赋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一半以上的全国药企50强落户亳州,项目的量变带动了亳州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的质变。”孙大福表示,随着更多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地、达产,亳州现代中药产业的动力和后劲将进一步增强。

“到2017年,基地中药产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到2020年,基地中药产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根据发展规划,谯城经开区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将以中药材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壮大企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为核心,形成以中药农业为基础、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商业为纽带、中药研发创新为动力、中医药养生文化旅游业为舞台的现代中药产业链,成为亳州“双千亿产业”目标(即中药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中药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的强力支撑。

互联网思维 ——从线上到线下,传统药都拥抱“互联网+”

到亳州,花戏楼是游客必看的景点之一,这栋集中展现中国古代砖雕艺术最高水平的历史建筑,凭借其药商建筑的背景,成为亳州中华药都悠久历史的鲜明烙印。

与花戏楼遥相对应,一座芍花外形的现代化建筑成为亳州新地标,这就是国内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中国•亳州康美华佗国际中药城。每天早上7点不到,这里就已灯火通明、熙熙攘攘。1000多家中药材经营店面,6000多个摊位,2600多种上市药材,每天3万到5万人的客流量,贡献出每年200多亿的交易额。

如何在传统市场优势的基础上,实现中药材贸易的新突破?深谙中药材贸易特性的亳州人,借助“互联网+中药材”思维,深刻改变着原有的药材交易模式。以亳州青年电商产业园为基地,打造中药材电商企业“孵化器”,在加快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进程中,亳州涌现出药通网、康美中药网e药谷等一系列中药材互联网平台。

“急售穿心莲,各种规格,单价1.5,数量100吨,产地山西”,“求购防风,规格:鲜,产地:较广,数量:大货,单价:协商”……登陆药通网,标准化供求信息一目了然,采购商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足不出户采购各地好药。

同时,依托20万家注册会员和8万余家网上商户,药通网还对药商的搜索、交易行为进行大数据分析,参照股票交易软件,研发出“中药材价格大盘指数”,对中药材的种植、销售、采购形成指导。

“和普通工业品不同,中药材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单笔交易动则上吨,必须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电子商务新模式。”药通网董事长徐宏伟向记者介绍,对于质量检测、物流配送这两个中药产业电子商务中的痛点,药通网采取自建标准化仓库,引入第三方质检机构的方式,规范中药材线上线下交易,同时,通过评估,药商还可以利用仓单向银行贷款,解决融资难题。

“互联网+中药材,不仅仅是新交易渠道的搭建,更重要的是对中药材产业的全流程优化。”黄和平指出,从中药材的产品追溯,到线上线下交易的规范,再到金融平台的构建,“互联网+中医药”正为中药材产业带来更多活力。

原标题:[调转促进行时]"中华药都"思维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