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智文法师《初禅集》有感

08.08.2014  12:25
读智文法师《初禅集》有感 - 安徽省佛教协会
来源: www.ahfx.org

       

    终于通过几天的努力,把安徽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巢湖鼓山寺方丈智文法师所著的《初禅集》看完了。这本文集是智文法师出家多年以来心迹、历程的文字体现,书中内容主要是法师在修行、学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以诗歌、散文、随笔形式表达出来。生活皆有禅,禅在生活中。佛教所说的禅不是只在蒲团上眼观鼻,鼻观心的打坐,也不是所谓的“老僧入定”才叫做参禅。禅是融合在生活工作当中,但凡搬柴运水、劳动作业,都是禅。只要你能够从劳动当中把工作的巧妙和意义体会出来,并融入工作的乐趣当中去,这就是禅。智文法师以禅心看世界、看自然、看万物,一切都充满了禅机,充满了妙趣。所谓“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大概这也就是《初禅集》西来意吧,同时也是法师初次尝试着把禅作为一次简单的文字话头,引领着读者进入禅的境界。
    智文法师,俗姓王,安徽省巢湖市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1989年披剃于大九华山甘露寺;1992年于南京宝华山受具足大戒;曾就读于九华山佛学院,1995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苏州灵岩山分院,同年工作于安徽省佛教协会办公室,任秘书之职。认识法师是通过博客,这本书中有几篇文章在法师的博客上我都仿佛看过好几篇,像《栀子花——母亲花》,在《青年文摘》上有过转载。特别是智文法师在他的散文中写他的父亲,更让我找到了互通的情感,一生中我最爱的就是父亲,也写过父亲的一些文字,但都达不到法师所写的境界。“听到儿子出家的消息,老父亲特意赶到儿子的出家地,先是劝儿子能够随他回家,但终于知道,儿子的决定无可动摇,老父亲哭了。“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父亲哭,而且是为我而哭,”父亲说:“他不能改变我的人生,人生的路要靠自己来走,无论走哪条路,只要自己觉得快乐,觉得无愧人生,那么你就好好地走吧。”(《忆慈父》)。读这样的句子是感人的,是催人泪下的。“色兮?空兮?阴兮?阳兮?何处是你我共同的家。”《清明节慈父往生十周年奠》。法师舍情出家,舍弃的是一个小家,投入的是一个大家,是对包括父母亲人在内的人类世界的深切悲愿和热情,其实,这正是佛陀的精神,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正如太虚大师所说:“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真正见到智文法师还是因为陶冲王屋寺的当家师父妙航,那个时候妙航师父还是刚刚进入佛门,从九华山来到投子山的法雨寺,寺内的龙池师父给我来电话,说我在佛门行走多年,认识不少教界有威望且有修行的法师,能否给妙航介绍位名师。于是我想到了省佛协的副会长兼秘书长智文法师,在与法师通电话之前,我心里多少还有点忑忑,毕竟法师的法务繁忙,况且还没有跟法师谋过面,彼此只是以文字纸上接触。没有想到智文法师在电话中当即应允下来,你把妙航师父带到巢湖鼓山寺来,我在丈室等你。放下电话,我感觉很意外,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和尚。后来我和妙航师父去了一趟巢湖鼓山寺,外表庄重、气质不凡,这是智文法师给我的第一印象。在与法师的交谈中,你更会感到这是一位有学识、有见地的年轻僧人。于是,我们开始了交往。今天读完法师所著的这本《初禅集》,我完全走进了法师整个的心灵世界,搬柴运水,人间有情,坚定了我追随年轻禅者步伐不悔的选择。
  《初禅集》共分三辑,第一辑《禅苑随笔》,第二辑《禅路清韵》,第三辑《禅门浅论》,中国著名研究者、当代国学大家、北大哲学系教授楼宇烈老先生亲自作序并给予高度评价和隆重推介。著名作家黄复彩先生也为法师文集作序。我很幸运这本文集刚才北京带回来的时候,智文法师就让妙航师父给我带回一本,谢谢法师。读完这本文集后深为感叹。法师的文字朴实,他对佛教以及佛教人生的理解之真诚,都不是我这样的半拉子文人所能为的。《初禅集》文集中的文字都是法师在开展法务的同时,随时记下生活中的感悟,并将这些感悟诉诸形象的文字。印象最深的是那次法师冒着酷暑来桐城王屋寺,在回程的车上很快就写下了《重兴王屋寺题记》,然后通过手机发送给我,还有很多这样的文字都在动荡的车上一写而就,读法师的文字是一种宁静的享受。文集中《栀子花——母亲花》、《故乡的老井》、《那山、那寺、那和尚》、《山寺铁树又开花》、以及《赤诚护法郭三爷》等文章,不仅有着令人咀嚼不尽的禅理和哲理思辨,同时又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
    智文法师是一位年轻的禅者,同时也是安徽佛教界的领袖。他在《自序》中所说,我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之所以将历年的文字结集出版,无非是与读者分享他在修行生涯中的点滴感悟,其中的一些文字、诗作究竟能起到何种效果,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管阅读后有何感悟,既然分饮了智文法师的“这一杯水”,最起码我是开悟的,这就是文字禅,且明白禅是微笑的。(供稿:桐城市汪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