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下岗职工打工写诗 已发行6部诗集
每天晚上10点钟以后,王庭赞开始静静地思考,捕捉诗句的灵感,进行诗歌创作,往往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有时,灵感来了,文思泉涌,他就会连续创作七八个小时,直到第二天凌晨。有时,半夜失眠,他就会点上一支烟,披衣下床,写诗一直到天明。“我的六部诗集,全都是在下岗以后的打工阶段创作出版的。”王庭赞说。
据马鞍山日报报道,借住在仓库一角的陋室,四处帮工获取最低 生活 保障,博望区丹阳镇下岗职工王庭赞,一个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文学青年”,利用打工的间隙进行诗歌创作,20年勤奋耕耘,20年孜孜不倦,出版发行了六部诗歌集,在当地被传为美谈——
让黎明前的前奏/穿透无声的深沉的心灵/让春天的光辉/擦亮酝酿的一种思索/让开花的温情/点燃期待的飞翔精神/让结果的收获/激动秋天的喜悦风光/让我们的心灵/拥有一个爱情家园——
这是王庭赞创作的诗歌《心灵》,曾在山西省河津市作协举办的“王勃”杯诗歌大奖赛上荣获大奖。
从1997年至今,王庭赞以笔名“纯南”出版发行的六部诗歌集是《午夜独白》、《午夜诗魂》、《午夜情结》、《午夜物语》、《纯南抒情诗选》、《午夜微雨》,出版单位分别为中国文联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公司、中国文史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这六部诗集中的许多诗歌曾发表在《芜湖日报》、《马鞍山日报》以及《星星》、《诗潮》、《诗神》、《青春诗歌》、《绿风》等省市级报刊上。
王庭赞原是丹阳镇供销社职工,曾担任过日杂门市部、文具门市部负责人。他从小喜欢文学,对诗歌情有独钟。在丹阳供销社工作期间,他一有空闲就聆听收音机里播放的诗歌,背诵包括唐诗宋词在内的古代诗词,并四处借阅报刊书籍,仔细研读揣摩上面发表的诗歌。1983年秋季,他从废品收购站买回1980-1981年的《诗刊》18本,在一首一首地读完,并背诵了其中的多首后,他对诗歌的兴趣更加浓厚了。他利用工余时间,开始诗歌创作,每天上班身上带着纸和笔,一有灵感就记下来,晚上下班后,回到家中再做整理。“我愿/我是一盒蜡笔/任你用完美的心智/绘出色彩缤纷的世界helliphellip”1984年,当他的处女作《我愿——给一个小朋友》的诗歌,发表在《繁昌文艺》上以后,更点燃了他的诗人梦。
1997年,已过不惑之年的王庭赞遭遇人生困惑:当年秋天,供销社改制,他成了一名下岗工人。为了维持生计,他不得不去给人家打工,他先后帮人家看管仓库、运送粮油、搬运啤酒、送矿泉水、清运垃圾,等等。每月收入微薄,他缴过房租水电费后,所剩无几。他最困难的时候,都没钱买菜,只能吃酱拌饭凑合。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没有放弃诗歌创作,每天都将所见所闻以诗歌的形式记录表达。
如今,王庭赞已是六十开外的老人了,至今仍孑然一身,住在一间他称之为“家”的仓库里。虽然空间是狭窄的,但他的内心是开阔的。他告诉记者,不久他还有一本杂谈《闲谈集》即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