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江淮:村容整洁心舒畅

13.01.2017  07:05

  “出门都是水泥路,路边就是小花园,园里都是好风景。 ”日前,在宿州市埇桥区支河乡城孜村村口的林阴路上,村民李凡杰老汉边逛边哼着自创的打油诗。他一见记者就高兴地说:“俺村的变化,够你写一大篇!

  李老汉家门前南环路的两边,住着1100多位村民。 2016年改造整治前,这条路是不足4米宽的砂石路,一到雨天泥泞不堪,车辆都难以通行。路南有一条排水沟,村民在沟边搭建猪圈、羊圈、旱厕,各种粪便直接排进沟里,使这条沟变成了臭水沟、“死沟”。附近村民回忆说,过去夏天无论多闷热,家里的窗户都要封得死死的。

  2016年6月,当地政府调集了大型挖掘机日夜施工,不到两个月,一条宽6米的水泥路就呈现在村民门前。经过3个多月的集中整治,共拆除旱厕、圈舍、柴垛近700处。如今,这条路两旁绿树成阴、花草丛生,每40米安装一个太阳能路灯,每50米设置2个垃圾桶,3名专职保洁员来回打扫,垃圾日产日清。

  南环路西头原来是一片低洼地,一年前还有不少又臭又脏的旱厕。最近,当地政府投资20多万元建起一个水冲厕所,厕所的顶上还建了一个小花园。记者绕到厕所后面,发现配套的沼气池能够发电,免费供应给近百户村民烧饭、照明。

  得知记者来采访,村民刘凤兰指着不远处的两层小楼说:“那个门口画有梅花的楼房就是俺家,怎么样,不比城里的别墅差吧?走,上俺家坐坐。 ”在她家里,记者看到液晶电视、电冰箱、真皮沙发等电器和高档家具。 “现在俺们生活比蜜还甜。俺孙子今年春节结婚,俺就等着抱重孙了。 ”刘凤兰说。

  城孜村村民告诉记者,村居环境改变后,文明程度也提高了一大截。环境变好了,生活舒畅了,村民们也自觉爱护村里干净整洁的环境。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作者:何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