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为孤岛 平凡铸师魂 记“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汪开宽
编前:近日,中宣部命名第三批50名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我省马鞍山市含山县运漕镇杨谢小学河北教学点教师汪开宽荣获“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本网特别刊发《奉献为孤岛 平凡铸师魂 记“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汪开宽》,以飨读者。
位于含山县西南端的运漕镇河北自然村,离运漕集镇约12公里,这是一个面积只有1.1平方公里的水上孤岛,裕溪河环绕四周。从镇上乘车20分钟到新河港,上船、摆渡,再走上10多分钟,会看到一座占地约150平方米,有3间教室的砖木平房。四周是简陋的护栏,前面一个6米高的旗杆,一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这就是运漕中心学校杨谢小学河北教学点。
汪开宽就是这所教学点的一名普通教师,他在村上读小学时,教师们就以各种理由纷纷调出。1988年,汪开宽从含山师范学校毕业,他却放弃了到条件好的小学教书,毅然选择了没人愿去的家乡学校,从此投入到孤岛教学的漫漫生涯。历经从开始的3名教师、80多名学生的村级完小,到现在只有唯一自己1名教师、5名学生的教学点。教学也从原先的一至五年级调整到现在的只有学前班和一、二两个年级。学生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其他两名教师也相继借故离开,然而不变的是汪开宽老师一个人的坚守,二十九年的执着。
汪开宽老师看起来很普通、很平凡,说他普通,因为他只是全县3600名教师队伍中的普通一员,一名普通不能再普通的偏远地区乡村教师。说他平凡,因为他在平凡的岗位上,每天从事着平凡的工作。但难能可贵的是他的坚守与执着,始终坚守着一所孤岛学校,一干就已过去了29年。
汪开宽老师坚守的小岛教学点一度准备撤销,汪老师也曾有过多次调出的机会,但念及家乡不便的交通和孤岛上的孩子们,他每次都是选择放弃。“在哪里工作都一样,作为老师不能误人子弟,要做一名称职的老师。”汪开宽老师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这些年来,他虽然面临着许多个人和家庭生活上的困难,但是他为了家乡的孩子们,扎根孤岛,远离较大规模学校的人多与喧嚣,远离同事们的相聚与欢笑,守得住孤寂,教书育人,默默奉献。始终坚守在家乡孩子们人生起跑线上,担当起的一位好启蒙老师。
29年来,汪开宽老师一直都是早上班晚下班。虽然有高血压和心脏病,每天吃药,但他坚持在岗,万不得已绝不请假。“学校老师只有我一人,我一请假,学生们也只能放假了,学生在,我就要在”。汪老师刚来时,学校只有几间草房,不通水、不通电,条件十分简陋。学校没有电没有水,他就备上蜡烛,每天提上一小桶冷水和一暖壶热水,让孩子们洗手、擦汗、解渴。夏天蚊虫叮咬,他提前安装纱门纱窗;冬天屋破风寒,他也早早地蒙上塑料薄膜……。后来草房倒塌了,教师调走了,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学业,他就将自家的房子作为教室。天阴下雨,孩子们不能回家,他就做点大米饭,烧点家常菜,和孩子们一起就餐。近几年来,他教的学生从幼儿班到三年级,大的九岁,小的只有三岁。在教学和生活中,他对这些生活不能自理的孩子,给予了无私的关怀和照顾,如帮他们穿衣服、系鞋带、订本子、倒水、削铅笔、擦屁股。此外,他还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垫学费,买学习用品。他真诚地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为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补课,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他真正像一位父亲一样关心着每一个孩子。
作为像汪老师这样长期坚守在偏远地区的一位正式在编教师,在困难和名利面前可以有各种申述的理由。但29年来,汪开宽老师从未向杨谢小学或中心学校,诉求过任何需要解决的困难,请求过任何可以享受的名利。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就是对忘我和奉献的最好诠释。汪开宽老师把全部的热情、爱心和知识奉献给家乡的教育事业,怀着对家乡教育事业、对学生的无比热爱,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早晨教学点最先出现的身影就是汪开宽老师,放学后也是汪老师最后一个离开学校,日复一日,周而复始。面对学前班和几个年级的复式教学,汪老师每天几乎要上全天的课程,批改作业、备课等工作大多只能晚上回家加班。满负荷的工作,让他几乎没有时间照顾父母、照看自己的孩子。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奉献,“我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选择留在家乡,就应该踏下心来,尽我所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能辜负乡亲们的期望,尽可能不让他们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汪开宽老师朴实真诚的话语,以及付诸脚踏实地的行动可以看出,汪老师把“职业”当作一项能够终生托付的“事业”,虽然不是那么的轰轰烈烈,但从他看似平凡的事迹中所践行出来的高尚师德,的确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学习的。
对于深居偏远乡村教师汪开宽来说,以他的师范中专知识水平,应该能够应付低年级正常的教育教学。但他有清醒的认识,学生们都喜爱知识渊博、才智过人的教师。在这个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教师如果不及时学习新知识,为自己的头脑充电,那就很难与时俱进。唯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不致于被时代所抛弃。他从不满足现状,从执教的那天起,就没有停止过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教学手段方法的钻研。他坚持参加自学考试,先后取得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专学历和中国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本科学历。近年来,汪老师一边坚持利用书籍、网络等载体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理论修养,一边珍惜每一次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机会,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他还通过勤学苦练,熟练地掌握了电脑、班班通的使用方法用于教学。
虽然教学点只有他一人,在教学上从不自我放松。学期前他就认真制定好各项教学计划,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他一直备好各年级语文、数学等主科教案,从不间断,且教案不因循守旧、书写工整。汪老师坚持按时上下课,课上他用一间教室,前后两块黑板,两个年级分别面向自己的黑板,认真进行教学。孩子们的作业,他严格要求,认真批改,及时辅导订正。他因地制宜,开齐开足课程。英语课他能通过动手、动脑、对话、表演等多种活泼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几年前,学校没有信息化设备,他就从很不宽裕的家庭生活中,挤出了5000多元,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用于上网查资料,找图片,教孩子们唱歌、做操等。现在教学点也安装了信息化设备,汪老师能充分利用班班通进行辅助教学,优化了教学手段,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美术课他除了在课堂上教学外,有时带领学生在学校周围画一些田野里的一些植物、昆虫,既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绘画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亲近自然的感情。孩子们课余生活,他也安排的丰富多彩。同时,他还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积极引导培养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针对小岛四面环水的特殊环境,以及孩子们年幼顽皮、自控能力差等特点,汪开宽老师把学生们的安全管理放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时时紧绷安全之弦,除了经常性的对孩子们进行安全教育外,每天室外活动、放学前后进行安全提醒和巡视。要求家长上下学及时接送孩子,有时家长因特殊原因不能来学校接孩子放学回家时,汪老师就亲自把他们送回家。自从汪老师任教以来,学校从未发生过安全责任事故。
问及汪老师所教过的学生当中有多少人考上大学时,汪老师如数家珍,自豪的说:“目前为止,共有21人考上了大学,其中4人读了研究生。看到教的学生长大成人,不管是从事什么职业,我都为他们感到骄傲和满足”。正因为有汪老师的良好启蒙,甘当“铺路石”,使家乡这些莘莘学子成功走出孤岛,圆了就学梦、成才梦。
汪开宽老师带着坚守和执着,为了家乡的教育事业,奉献出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已走过了人生最珍贵的29年时光。一份耕耘、几多收获,汪开宽老师的事迹多次受到上级表彰,他先后当选为 “马鞍山好人”、 “安徽好人”、 “中国好人”、“心动2015 安徽年度十大新闻人物”、“感动诗城2015年度十大人物”、“马鞍山市十佳道德模范”、 “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安徽省岗位学雷锋标兵”等称号,在他坚守小岛教学29年中,多次被县、镇两级评为“教坛新星”和“优秀教师”。他赢得了学生们的爱戴,赢得了乡亲们的敬重,也赢得了全社会的推崇。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以及社会各界都去看望他,慰问他,祝贺这位在小岛上坚守29年的乡村教师,身临其境的去感受学习这位乡村教师平凡而动人的事迹。有人把汪开宽老师誉为小岛上的“播种人”,“播种”乡情,他怀揣一份眷恋,“播种”师爱,他凭借一份责任,“播种”人生,他为了一份追求。也有人将汪老师喻作孤岛上的“灯塔”,他的人生在事业中闪光,照亮了岛上孩子们在求学的道路上顺利前行。这一切都是对汪开宽老师多年辛勤付出的肯定,面对来之不易的众多荣誉,汪开宽老师本人并不为此沾沾自喜,他考虑更多还是未来岛上孩子们的读书大事,这条摆在他面前的路,他表示将更加坚定、稳重地走下去。
奉献孤岛,情系教育,汪开宽老师的执着从未改变,坚守孤岛一直在继续,他爱岗敬业的精神正在发扬光大。(豆念发 特约通讯员:柴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