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新型银行卡 诈骗犯罪

14.09.2015  16:06
       警方通过梳理近期网络和电信诈骗案件,发现不法分子利用银行卡作案出现了新动向——赠送只需要付邮费的“免费”礼品、提高信用卡额度、在微信上冒充领导指示转账等类型的涉及银行卡诈骗案件多发,我市广大市民需引起高度关注。
  部分案情
  1.警惕到付的“免费”礼品。市民李某前不久接到银行客服打来的电话,称其银行卡积分达到标准,可以免费送李某一张手机话费充值卡,只需要承担到付的邮费。由于对方报出了李某的名字和地址,李某当时没多想就答应了。没想到拿到充值卡后,李某才发现是一张废卡,意识到上当受骗。
  2.警惕调整额度误入钓鱼网站。5月26日中午,市民周某的手机接到一条短信息,称可以提高信用卡额度。周某遂通过短信息里提供的客服电话与对方联系,并按照对方的提示进行操作后,发现自己的民生银行信用卡内分两次被划走3988元,损失总计7976元。
  3.警惕微信成为不法分子作案工具。今年3月底,某企业会计王某收到“老板”发来的一条微信,询问银行卡上还有多少钱,王某回复对方还剩96万元。之后,“老板”又通过微信发来一条消息,让王某于当日上午一定将96万打到一个指定账户,并称自己在开会不方便说话,下午再电话联系。由于此前老板也经常如此安排,王某没有怀疑就将钱打过去。下午,王某电话联系老板时才发现上当。警方追查后发现,这笔赃款被化整为零转入47个账户,其中多个账户的主人竟是在校大学生。
  案件特点
  作案手段一: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渠道获取银行卡持卡人个人信息,冒充银行客服联系持卡人,称银行将赠送诸如话费充值卡、高速上网卡、3D眼镜等礼品,只需货品到手后支取邮费即可。持卡人付邮费后,才发现礼品全是劣质产品。
  作案手段二:假冒银行客服,以电话或短信形式告知持卡人可以提高信用额度,诱导持卡人进入钓鱼网站后通过植入木马程序,轻易获取持卡人的银行卡号、密码及相关动态验证信息,从而进行转账或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套现。
  作案手段三:在微信朋友圈里,人们往往以头像和名称来判断一个人的身份,这也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他们利用微信漏洞,将自己的头像和名称更换成领导或朋友的,再冒充他们实施银行卡诈骗。
  作案手段四:电信诈骗与非法购销银行卡相牵连,不法分子在高校以“招银行兼职办卡人员”为名,让学生前往银行办理多张银行卡,随后按照价格收购这些银行卡,再层层倒卖,最后被电信诈骗不法分子用于转移赃款。
  警方在此提醒,希望引起市民重视,提高自我安全意识,安全使用电子银行,遇到问题应及时与正规的银行客服联系,不要盲目相信手机短信或直接打来的电话,最大限度降低受骗可能。各家银行的优惠活动、增值服务等都能通过官网或客服进行查询,任何银行工作人员都不会通过电话、短信询问动态密码。对领导、亲朋通过微信、QQ等网络平台提出汇款的,应通过电话或见面与本人核实,以防上当受骗。对货到付款的商品要谨慎,发现可疑坚决拒绝付款。察觉异常后,请立即报警,尽可能挽回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