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西南联大旧址有感 交上我们自己的答卷

25.08.2015  13:35

    人民网昆明8月24日电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在一间旧教室里传出了雄壮有力的歌声,一群年轻的大学生正饱含热情颂唱着西南联大校歌。

  这座铁皮屋顶的教室,正是七十多年前西南联合大学的学生上课的地方。七十多年后,来自首都北京二十多所学校的三十多名学生记者来到这里,唱起了振奋人心的校歌,追忆联大在昆明弦歌不缀的坎坷岁月。

  八月的春城,清风徐徐,绿色盎然。在位于云南师范学院的西南联大旧址,我们静静肃立,为“一二·一”运动中壮烈牺牲的四烈士敬献花圈。1945年12月1日,国民党反动派为镇压联大师生反对内战,追求和平民主的要求,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一惨案,1名教师和3名学生英勇牺牲。我们默哀致意,缓缓绕陵一周,表达缅怀。

  四烈士墓不远处,便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这块由冯友兰撰文、闻一多篆额、罗庸书丹的纪念碑被誉为当代“三绝碑”。我们静静伫立在碑前,默读着碑文,体会到以冯友兰为先生为代表的联大师生的家国大爱。碑后刻着联大八百多名参军学生的名字,以此对他们做最高规格的纪念。一个个读书不忘爱国,爱国不忘读书的联大青年,被历史铭记,也被我们怀念。

  走进西南联大纪念馆,我们便被围在一起的北大、清华和南开三校校旗所吸引。三面旗子的底部正是昆明的地图,象征着三校联合成立的西南联大扎根春城大地。跟随者讲解员,我们重温了三校悲辞宫阙,南转西迁的壮阔历史。我们为“中国教育史上的长征”而感到震撼和感动:正当弱冠年华、血气方刚的联大青年,在祖国山区行走了3500里,长途跋涉68天,“接触社会实际”,创造了值得纪念的伟大历史。我们也为联大师生在极其简陋、艰苦的环境中继学设教,传薪播火,共同传承者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而感到震撼。“物质上不得了,精神上了不得”,他们谱写了一曲时代赞歌,也是教育史上的一个辉煌坐标,他们也把西南联大打造成享誉世界的一流大学。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说:“看那时的老照片,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器宇轩昂地屹立在天地间,着实让人感动。”“联大人贫困,可人不猥琐,甚至可以说‘器宇轩昂’,他们的自信、刚毅与聪慧,全都写在脸上。”他们坚定的信念,塑造了民族的灵魂。

  南渡的悲愤,北归的期待,艰难中崛起,其中的信心和意志,是一代读书人的心态,也是知识分子强烈的家国情怀。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态,来瞻仰、缅怀、纪念联大师生,是对抗战烽火中不屈的中国知识分子致敬,是对在笳吹弦诵中谱写苦难辉煌的学人致敬,更是对艰难困苦中刚毅坚卓的伟大精神致敬,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我们这一代人,要为先辈们的期待,交上我们自己的答卷。(北大 龙茂乾)

z责编:胡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