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硅基新材料基地引领“调转促”
我手上拿的这个柔软的材料假如我不说,大家一定认为它是某种塑料制品,其实它是由蚌埠中显公司最新研发生产的全球最薄的电子玻璃,它的厚度仅有0.15毫米,这一产品的问世,也意味着我国再一次站在了全球玻璃行业的制高点。
0.15毫米,也就是的说还不到两张A4纸的厚度,这几乎是浮法玻璃工艺目前所能达到的极限。然而它更大的意义在于真正实现了中国玻璃行业的工程和技术水平,在世界上由过去的“跟着跑”到现在“领先跑”的转变。
蚌埠中建材信息显示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任红灿介绍:“国外目前做的最薄的就是做的0.33毫米,这个0.33和0.15,从数字上看基本上差了一倍,但是价格的相差大概相差10倍,所以就是通过这些不断的技术研发,不断的技术创新,带给企业的就是高额的回报。”
能够不断实现突破并牢牢把握行业制高点,中显公司创新实力背后是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硅基材料作为电子信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核心材料,蚌埠玻璃设计院在这一领域积淀了雄厚的科研和产业基础。为把优势做优、产业做强,省市两级政府一直将硅基新材料产业创新能力建设作为扶持重点,并成功争取到将国家浮法玻璃新技术重点实验室设在了蚌埠玻璃设计院。在硅基产业被列入到安徽省首批打造的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之后,政府部门更是汇聚各种创新要素,优先支持创新平台建设。
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马立云表示:“安徽省对硅基新材料的支持应该说也推动了我们不断地研发、不断地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利用国际视野来为我们服务,让我们站在更高的水平上之制定我们的研发计划,我们能够始终把握领先的水平,我们能够把握住市场的需求。”
目前,蚌埠玻璃设计院已成为国内乃至全球领先的玻璃设计企业,占据了国内外80%以上的高端浮法玻璃设计市场。包括玻璃设计院在内,目前,蚌埠硅基新材料产业基地已经建有24个省级以上研发平台,直接从事研发的人员超过2000人。2015年,基地内共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20项,占这个市授权总量20%。平台能力的提升也为整个硅基产业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国家浮法玻璃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党支部副书记王友乐表示:“据我们统计,每个月到我们实验室来进行检测或者是实验的外来单位有上百家。”
原先以传统玻璃产品加工制造为主的蚌埠兴科玻璃公司,在面临竞争激烈、利润下滑的情况下,就是利用这些平台的科研成果引进了太阳能玻璃基板和低辐射镀膜玻璃两种新产品,成功实现了企业的转型发展。
兴科玻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金宝:“通过转型升级我们产品附加值提高了20%,1到5月份产值已经超过去年全年。”
创新实力的提升让蚌埠硅基新材料基地在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方面,拥有二十多项“世界第一”、“国内领先”的光环。目前,基地拥有规模以上企业93户,其中年产值超10亿元企业6户。
2015年,蚌埠硅基新材料基地共实现产值332.6亿元,同比增长27.8%。在基地建设的强力带动下,2015年蚌埠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已达到768亿元,同比增长28%,总量、增速和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都居全省第3位,综合考核得分率位列全省第2位。
蚌埠市发改委副主任刘东劲:“应该讲基地的建设成就可以用这么几句话表示,产业规模快速扩张,龙头企业快速的集聚,创新能力快速的提升,产业体系快速的完善。”
今年一季度,蚌埠硅基新材料集聚发展基地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累计完成产值114.33亿元,同比增长26.7%。根据规划,到2017年,基地的产值将突破500亿元,产业总体水平处于国内前列,到2020年,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