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会系列报道之时代先锋】董柏青:一位淡迫名利的优秀共产党员

23.06.2014  13:40
 

发表SCI二区及以上学术论文近30 篇、博士阶段两次入选学校“十大杰出青年”、近三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领衔学校“非线性微分方程理论与应用”学术创新团队、第四届安徽大学“李世雄奖教金”获得者,这就是安徽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共产党员董柏青。

 

人格、科研——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钱学森说过:“一位科学家,当他看淡了名利,他在科学上的伟大成就也就顺理成章了。”时任数学科学学院党委书记的黄永生说:“董柏青是一位淡泊名利,为人低调的老师。在评选优秀教师、优秀党员过程中,他多次主动谦让,一再表示自己还很年轻,应该把这些荣誉给老资格的老师。”据黄永生介绍,董柏青在工作中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作为科研团队的核心,努力带动团队中青年教师钻研科学,还从自己的科研经费里面拿出一部分钱支持年轻教师读博深造。

在董柏青的同事、首届李世雄奖教金获得者、数学科学学院教师陈华友眼中,董柏青的谦让、淡泊精神体现得更加真实:“07、08年的时候,他刚到我们学校,在龙河校区,条件比较艰苦,还没有自己的办公室,租住房子的环境也不太好,每天晚上,他就在学生自习的教室演算、用功,整整一年时间,他的很多论文,就是诞生在自习室里。08年之后,条件稍有好转,学院为他安排了一间办公室,此后,这间办公室就成了他的科研主战场。他上班比别人早,下班比别人迟。”

凭借着“淡泊名利”的精神,董柏平的科研成就也就不难理解。是什么让这位青年老师将这么多时间、这么多精力投入到了枯燥的科研中来?董柏青的回答:“在你想研究的领域内做你喜欢做的事,很快乐。科学研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出来的,你会花费很长时间,甚至是两三年、三五年的时间准备、积累之后,才会对某些问题有自己的想法,才有可能写出有价值的文章来。对我而言,在研究领域中最主流、最基本的科学问题上做点研究,是我所追求的。”

 

教育、学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对于董柏青而言,教师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份责任。

董柏青对记者说:“我经常对学生讲,无论你在哪个层次上,当你和最好的学生比较的时候,你不应该差很多,这是我的理念。比如说,每次上实变函数、微分几何和偏微分方程课,我都用最好的教材,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教材里最经典的内容介绍给学生,我相信总会有一些学生对这些内容感兴趣,当以后他们有机会与一流大学的学生竞争时,不会感到自己与别人有很大差距。”

2008年,董柏青第一次担任研究生导师时带了5位学生。董柏青说:“因为他们都是从农村过来的,家庭的希望寄托在他们的身上,我既然招收了他们,就应该有责任把他们培养好。”对这批学生,第一学期除了上本科生的课之外,董柏青每天都会给他们补课,在确保他们打下扎实的基础之后,再挖掘个人潜力。

老师的付出加上学生的努力,短短时间内,这批研究生就收获了丰硕的成果。董柏青回忆道:“学生表现都很努力,基本上能够把关键证明和结果写出来,渐渐地,他们大都已经做出一两篇SCI论文出来。”

他的学生贾艳对读研究生的情形记忆犹新:“我是董老师招收的第一届硕士研究生之一,由于我们的基础参差不齐,董老师在我们身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汗水,他手把手地从最基本的泛函分析教起,让我们逐步学会了查阅资料、研究文献和撰写论文。他治学严谨,要求严格。而当我们的论文相继刊出时,我们才明白老师严格要求的背后是对数学的挚爱、对学生的高度负责,我们5位同学发表的每篇文章都浸透着老师的心血,他常常告诉我们要读好书,要踏实学习,而他本人就是我们最好的学习榜样。”

与教学中的严格相对应的是,董柏青在生活中对学生的关心无微不至。数学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孟丽梅说,会自己出资给学生复印前沿的科研材料,用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对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会抽出自己的空余时间给他们补课,还经常自己拿钱出来补贴这些困难的学生。”

在陈华友眼中,董柏青对待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包括教材的选取、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设计,均有独到的考虑,同时对一些优秀的本科生,给予一些科研训练和研究方向引导。

贾艳在回忆自己读书时的经历时,也说道:“如果说在学习上他是严师,那么在生活上他就是益友,他经常资助我们的生活,使我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他平易近人、亲切友善的性格让我们和他相处起来一直都是零距离。”

 

展望、寄语——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

 

“不要问你的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而应该多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这句简单朴实的话,道出了这位年轻教授最诚挚的心声。对于未来,董柏青首先希望能在安大再培养一些优秀的学生;其次,他希望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并能够有所进展和突破。

作为董柏青的兄长,陈华友的话更加朴实,也更加亲切:“希望他能把李世雄教授的精神和品质发扬光大,在教学和科研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把自己的发展融入到安徽大学的发展之中。”

“我们是您的第一届学生,我们让您操了太多的心,衷心祝愿您身体健康,作为您的学生,我们最关注的还是您能保重身体。”曾经的爱徒,也是永远的学生,贾艳对董老师致以衷心祝福。

数学科学学院也在尽力创造条件,为所有老师的发展、为他们能够在学术上取得更多的成就搭建更好的平台。同时学院也高度重视团队建设,以期不断引入高端人才,创造辉煌的成就。(宗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