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县城关镇:从城里走进乡下的致富女能手

19.04.2016  18:27

在舒城县城关镇龙津桥社区,有一位家喻户晓的致富能手、养殖“女状元”,她叫钱元玲。

在南港镇巩义村,一排排干净整洁的猪舍错落有致,这里场地开阔,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水草丰盈,绿树成荫,整排房占地足足30亩。这就是钱元玲的养殖场所在地。我们来到养殖场,性格开朗、热情好客的钱元玲便开门见山地向我们讲起了她的养殖创业故事。
她说,十年前,她和丈夫杨荣武办起了“舒城县园林生态养殖场”,水面养鱼3.2公顷。现如今,“养自然生态猪”是她特色养殖的一大亮点,她把优美的环境与绿色生态养殖结合起来,做到绿色、环保、无污染,实现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双丰收!到2015年底,已出栏生猪1100头,实现销售收入180万元,获纯利60万元。

天道酬勤

养殖业是一个风险行业,一旦遇到瘟疫就可能功亏一篑。养殖刚起步时,钱元玲说,她完全是个外行、门外汉,不懂精养和科学养殖。所养的猪无外乎是市场上普通猪种,不仅售价低廉,而且销售渠道不畅,循环周期长,获利微薄。那时,由于缺乏经验和养殖技术,第一年就遭遇了口蹄疫,猪崽一死一窝,不但没赚到钱,反而赔了6000多元。养猪给她来了一个当头一棒,令她痛心疾首,有人劝她改行,换换行业,改改运气;有人冷嘲热讽,挖苦她,一时间各种质疑声在她耳边响起。钱元玲是天生好强的人,面对种种责难,她并不气馁,反而坚定了自己的决心。

然而,事业的成功,并非一帆风顺。人无志不立,她下决心走出失败的阴影,继续谋求发展养殖业。她四处奔波,不耻下问,虚心地向防疫员和兽医请教,向周边老养殖户学习经验。她还经常参加养殖技术培训班,购买了《高产养殖法》、《猪饲料配置法》、《猪病疫防治法》等书籍,潜心钻研。每天,她都守在养猪场里,细心的观察猪的生活习性。经过一年的耐心细致的摸索,她在猪种选购、饲料配方、病疫防治、猪崽繁育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科学养殖法,并通过市场化运作、科学化管理、一体化经营 “三化”养殖法综合运用,效果十分显著。

为减少对环境污染,钱元玲对猪粪进行了合理有效的利用,变废为宝,她把猪场四周的农田进行了整改,修建养鱼塘,对猪粪进行发酵处理,用于种植玉米、小麦、大豆等高产无公害农作物,而收获的农作物又被加工成饲料,使猪饲料成本又降低到最低。她把种植和养殖有机结合起来,使资源得到了循环利用,并形成了种养生态生产链。

与时俱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改善和提高,绿色、生态、营养的产品成为必然需求。养猪也不例外。在市场营销中,她总结出传统的养殖方式,已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思路,大力发展自然生态养殖。

正是基于这个理念,近年来,钱元玲南下北上,跑市场,找路子,经过无数次各地市场调查,她发现黑种猪肉颇受消费者青睐,于是,她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并从银行贷款,争取政府养殖业政策资金的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对猪舍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增添了降温取暖设备,搭建了母猪产仔的产床,更新了照明灯和取暖灯,对猪场内道路场地进行了硬化、绿化。

为了防止污染,她在猪舍附近建设了化粪池,实行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环境的改善,一体化综合养殖,并通过品种的不断升级换代,养猪的产量与质量一直保持着稳健增长。

当我们走进猪舍,眼前全都是黑压压攒动的猪仔。一窝窝油毛生生的黑色小猪崽活蹦乱跳,摩肩擦踵;黑色母猪悠闲地溜达,精心呵护着它的幼崽;黑色育肥猪膘肥体壮,亟待出栏。望着眼前的一切,钱元玲神采奕奕,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她告诉我们今年出栏的生猪有望突破2000头,实现销售收入300万元。

回馈社会

经过多年的拼搏,钱元玲的养殖业得到了同行们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很多养猪户前来取经,来场参观、考察,希望与钱元玲交流淘取“经验金”。在交流中,她和许多养猪户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产生了共鸣。在她的带动和倡议下,成立了“舒城县园林生态养猪专业合作社”,实现了社内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最大限度地规避了养殖业市场风险。由于合作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推行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钱元玲养猪规模不断增大,年产值不断攀升。

10多年来,钱元玲的养殖从零开始,并经过长期矜持和不懈努力,养殖最终取得了成功。她也因此获得了很多殊荣,先后被评为“县级示范家庭农场”、“十佳家庭农场”、“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对于荣誉,她看得很淡泊,她富裕不忘回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饮水思源,钱元玲致富不忘党的惠民政策,牢记众乡邻的鼎力相助,无偿地为广大养殖户传经送宝。在技术、资金、销售、信息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帮助,为下岗职工打造再就业平台,先后帮助和带动10多名妇女职工走上了养猪致富的道路。

( 来源:舒城县城关镇信息站  作者:郭登安、郭兴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