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实施“3115”脱贫攻坚计划—确保全面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04.02.2017  19:36

 

2017年,金寨县脱贫攻坚工作以习总书记视察金寨和“抓金寨促全省带全市”为动力,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确立一个目标、压实两项责任、突出十二项重点、完善三项保障”的工作思路,统筹整合资金资源,深入实施“3115”脱贫攻坚计划,全县动员,全力以赴,全面发力,确保全面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一是确立一个目标:紧紧围绕“村出列、户脱贫”这一中心目标,全年实现20个贫困村出列、2.8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6.5%以下。 二是压实两项责任:进一步压实单位驻村帮扶、干部结对包帮的责任。按照任务细化、指标量化、全员参与、责任明晰的原则,1个贫困村原则上只保留1个单位帮扶,其他单位调整到帮扶非贫困村。帮扶单位要帮助结对村因地制宜制定脱贫计划、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培强能人大户、实施基础工程,一包到底。按照“每名干部职工至少结对一户当年脱贫户,至少帮助落实一项增收措施,至少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要求,落实干部结对帮扶“三个一”责任,帮扶单位的每名干部职工至少结对帮扶2017年、2018预脱贫户各1户(其中兜底保障户由乡镇民政办和村干部结对帮扶),确保每个有贫困人口的村都有单位帮扶,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三是突出十二项重点: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决心和勇气,进一步统筹资源、破解瓶颈、多方发力,全面落实“户增收、人脱贫”的具体措施,确保贫困户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一)突出特色产业扶贫。 把2017年作为“产业脱贫推进年”,出台发展种养业奖补办法,通过项目支持、资金扶持、技术服务,大力支持乡村立足资源禀赋,推行“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帮助每户贫困户发展1-2项种养业,引导有条件的贫困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走自我创业脱贫之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有实力的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通过劳务就业、入股经营、产品合作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每个村确定一名农技人员联系,开展种养业技术服务。每个村建设一个电商服务站,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分步启动19个国家和省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推出1-2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深入推进“1+N”旅游精准扶贫,引导贫困户参与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就业机会,拓展增收渠道,带动8000名以上贫困人口实现增收脱贫。 (二)推进光伏产业扶贫。 完成覆盖10000户、装机3万千瓦的集成式光伏扶贫电站建设,4月底前实现并网发电。完成10万千瓦集中式地面光伏扶贫电站建设,6月底前实现并网发电。实施村级集体光伏电站扩容工程,将村集体光伏电站装机扩容至100千瓦,实现贫困村村级集体收入6万元以上。制定分布式、集成式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分配管理办法,实现贫困户光伏扶贫收益全覆盖。完善县光伏电站运维中心、财产保险、手机短信等三个光伏服务平台,为全县光伏扶贫电站提供便捷、安全、畅通的运维服务。开发建设光伏扶贫电站综合管理智能平台,实现光伏电站运行的实时监管。 (三)创新“三变”改革扶贫。 按照“变资源为资产、变资产为资金、变农民为股民”的思路,在全县71个贫困村通过“三变”方式实施养殖业脱贫项目,带动5000户以上贫困户发展养殖业。引导贫困户自筹资金入股,建成一批联合家庭农场进行标准化养殖,带动8000户以上贫困户利用沼液、沼渣,开展现代化种植业生产,增加收入。 (四)加大金融扶贫力度。 发放扶贫大户捆绑贷款、小额到户贷款2亿元,捆绑带动3000户以上贫困户增收,帮助5000户以上有劳动力、有创业潜力的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亿元以上,并利用农行“扶贫快捷贷”,扶持500户以上有发展意愿、有创业项目、诚信可靠的贫困户创业。向国开行融资20亿元,支持继续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向农发行融资6亿元,新建10万千瓦集成式光伏电站;用好徽商银行精准扶贫基金,支持文化、教育、卫生、光伏等精准扶贫项目建设。同时,建立扶贫贷款监管机制,跟踪问效,防止资金流向大户带动贫困户成为短期行为。 (五)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继续统筹推进“四项重点工作”,加快易地扶贫搬迁步伐,抓好省下达21754人易地搬迁计划实施,确保完成“十三五”易地搬迁任务,做到应搬尽搬。同时,结合实施危房改造,全面消灭农村C类、D类危房,扫清因危房因素影响贫困户脱贫的障碍。制定激励措施,促进县城规划区内贫困户进城购房。推进搬迁扶贫与其他精准脱贫工程有机结合,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使搬迁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六)广开就业创业门路。 以金寨技师学院为平台,通过给予学习生活补贴、实习务工补贴等措施,引导贫困户子女参加“工学一体”就业就学,全年开展贫困劳动者技能培训2000人以上,对取得执业技能资格证书、所学专业为紧缺专业工种的,给予相应奖励。开发农村保洁、保绿、保安(治安巡逻)、学校安全管理、水库安全管理、护林、护路等辅助性公共服务岗位,组织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者在家门口就近就业。实施扶贫创业带头人培训工程,培训创业带头人,带动贫困户创业脱贫。 (七)抓实教育精准脱贫。 推进贫困户子女学前教育资助、义务教育贫困寄宿生补助、普通高中生和中职生享受国家助学金并免除学费资助全覆盖,督促各类学校及时发放用校内资助资金、统筹社会救助资金,优先资助贫困户学生,帮助贫困家庭在校大学生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幸福成长”工程,开展“快乐足球”活动,进一步提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促进边远地区学生享受同城里一样的优质教育。 (八)完善医疗保障机制。 完善新农合补偿方案,落实省“351”健康脱贫医疗保障政策,建立健全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相互衔接、共同保障的重大疾病保障体系。统筹健康脱贫工作经费,为农村贫困人口、贫困残疾人、计生奖扶对象代缴参保费用。加强乡村医疗机构硬件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卫生计生服务,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技术服务能力。 (九)强化政策兜底保障。 实现农村低保、残疾人扶贫与贫困人口数据的互通互联、资源信息共享,做到应保尽保;加强政策衔接,落实好低保人口扶贫支持、医疗救助、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政策。推行农村低保、扶贫“两线合一”,完善“救急难”长效机制,筑牢最后一道“保障网”。 (十)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结合宅基地制度改革、易地扶贫搬迁、水库移民搬迁、危房改造、抗震改造、灾损农房恢复重建等政策,加大项目资金整合支持力度,推进贫困村美丽乡村中心村庄、村级农民文化乐园建设的全覆盖,全面提升贫困村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同时,深入推进“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加大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改厕和村庄绿化美化力度,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发挥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自我脱贫的积极性。 (十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整合涉农项目资金2亿元以上,集中支持71个贫困村、贫困人口集中村的道路、水利、电网改造、环境整治、信息化等工程建设,全面改善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 (十二)拓展社会帮扶。 建立社会扶贫对接平台,推进社会扶贫信息网建设,创新完善“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社会扶贫参与机制,确保扶贫资源与贫困人口的需求有效对接。充分发挥工商联作用,持续实行民营企业“百企帮百村、村企结对共建”行动,组织民营企业与贫困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开展好扶贫日活动,以促进贫困户增收项目为重点,继续开展扶贫项目认领、认捐,鼓励引导机关单位、社会团体、企业和社会各界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 四是完善三项保障 (一)确保资金整合到位。 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任务走”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整合涉农资金力度,真正实现 “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机制。统筹涉农资金10亿元以上,落实整合项目任务清单、整合清单、绩效清单。乡镇承接资金计划、组织实施项目;部门抓好资金项目监管、完善资金绩效评价,充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现资金便捷、安全、规范、高效运用。 (二)确保人员配备到位。 建立县乡村三级人力保障机制,县建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更好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实现合力推进。乡镇主要负责人亲力亲为抓脱贫攻坚的同时,将最得力、最精干的人员放在脱贫攻坚岗位上,抓好扶贫工作站队伍建设。村级除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全力以赴抓脱贫外,还精准选派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扶贫专员,提高干部待遇,保障办公经费,确保一线扶贫工作力量。

(三)确保机制落实到位。 进一步细化分工、明确职责,健全精准脱贫、监测评估、防范返贫、责任落实全覆盖机制。实行县领导帮扶到乡镇,县直单位帮扶到村,党员干部帮扶到户,层层分解任务,签订脱贫责任书,切实压实责任,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单位联系,每一个贫困户都有一名帮扶责任人。实行县委书记、县长每季度调度脱贫重点项目,县领导每月深入联系乡镇调度、调研脱贫工作的机制,县督查办、县效能办、县扶贫移民局要建立“月点评、季通报”制度,一事一督办一评比。完善建档立卡四个清单,严格管理,挤出水分,动态调整,夯实精准施策基础。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一线之星”月评选和“脱贫攻坚进行时”月访谈。运用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充分发挥大数据平台功能,做到精准识别率、精准脱贫率、群众满意度三项指标100%达标。加大脱贫攻坚考核力度,贫困村不出列、工作队不撤出、帮扶责任单位不脱钩,贫困户不脱贫、帮扶责任人不脱钩。管理使用好村扶贫专员,搞好岗前培训、加强能力建设,使其成为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有效力量。

 

责编:郑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