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转型起宏图
在安徽巨一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调试车间,流水线上工作人员在对植入“大脑”机器人进行调试。记者李博摄
安徽华茂集团有限公司车间工人正在纺织出口欧美的布料。记者李博摄
2014年,全省经济规模更大了,将迈上2万亿元的新台阶;但经济增速放缓了,告别持续10多年的两位数增长。站在年末,需要改变多年来“看经济首先看速度”的老眼光,换个角度“读懂”经济肌体内勃发的新生机、新活力。
产业结构的调整,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从“一跌一涨”的强烈对比中可以看得更真切:在曾经风光无限的煤炭行业陷入持续低迷期之际,电子信息产业作为近年来全力培育壮大的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崭露头角,成为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行业,支撑着全省工业经济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创新引擎的驱动,展现出爆发性前景。集成电路产业上下游的点式突破、链式集聚,推动全省技术和产业创新向更核心的领域进军。江汽新能源汽车实现我国汽车产业首次出口美国,也是新一轮产业革命制高点上的面对面竞争。 “1+6”的自主创新政策体系、十大高成长性产业培育计划,正在加速把创新成果转变为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
制度创新的红利,激发出内生性活力。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涉企收费清单、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等一系列规制“有形之手”、放活“无形之手”的举措,激发市场主体内生的创新创业活力,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实力不断壮大,让经济增长更实在,更能造福广大百姓。
转型的力量,正在汇涓成流,必将推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实现更大的进步和提高。
在今年4月以来的短短8个月内,成功研制出4款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高端光刻装备,这个让人“脑洞”大开的节奏,由位于合肥经开区的芯硕半导体公司创造。光刻装备是半导体制造领域的关键装备,在“一切都将互联网化”的大势下,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已经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血脉”。正是芯硕这样一批创新型企业的存在,我省才有了抢占产业升级制高点的机会。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宏观的经济增长脚步慢了,但微观的经济细胞更活跃了。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的“大战略”在细微之处见真章。在即将过去的2014年,经济发展的大舞台,很大程度上属于这些爆发力十足的“新面孔”:1月至9月,全省新增68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361家,高新技术产业累计实现增加值2456.3亿元,同比增长14.4%,比同期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高3.1个百分点。
电子信息成工业增长头号贡献大户,结构调整孕育新生机
智能可穿戴设备被认为是今年最受关注的“潮品”之一,而国内智能穿戴市场上出货量最大的智能手环生产商就出自我省。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制造的小米智能手环自今年8月16日上市后,一直供不应求,到11月底出货量已经突破100万枚,目前正在努力开拓海外市场。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制造业中最具成长性的行业之一。近年来,我省通过努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已经搭上这班“产业快车”:2014年11月,全省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对全部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18.1%,已经成为拉动全省工业经济增长的头号贡献大户,是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最突出的亮点。
新常态下,在全省工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能源原材料产业纷纷陷入发展困境。但是,随着结构调整逐步显现成效,一批新的产业增长点开始发力,11月份,全省40个大类工业行业中有33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分别实现增加值314.5亿元和311.2亿元,增长13%和12.2%,增幅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高3.5个和2.7个百分点。
今年,我省工业经济仍然保持着领先全国的增长态势,1月至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8638.3亿元,增长11.2%,比全国高2.9个百分点;全省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2%和12.6%,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的增幅,显示出新常态下我省产业结构呈现出新的生机。
2900多家科技型创业企业正在“孵化”,创新成果加速转变为产业活动
今年11月,科技部火炬中心批复我省合肥美亚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等30家高新技术企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都是在创新能力、行业带动性、营利能力、社会贡献等方面突出,具有特色和示范效应的高新技术企业。科大讯飞、美亚光电等企业是在我省近年来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战略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政策举措也有了“升级版”,出台了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意见及6个配套政策文件,形成“1+6”的政策体系,着力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新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兼职、在岗创业,放宽职务发明成果处置、收益权,让科技人员入股、拿期权,打破了“职务成果转化收益归个人属国有资产流失”的陈旧观念束缚,激发了科技型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政策利好加快了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步伐。 1月至9月,全省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21家,总数达到85家,其中国家级13家;全省孵化器新增在孵企业716家,全部孵化器在孵企业数达到2916家;新增毕业企业240家,累计毕业企业达到1762家。这些正在孵化或者已经走出孵化器的企业中很多都会复制科大讯飞、美亚光电的成长轨迹,迅速成长为科技型“小巨人”企业甚至是行业领军企业。
创新型企业的快速成长,推动了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快速增加,到三季度末,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361家,同时还有456家拟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和97家复审通过企业正在公示中,我省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持续居中部前列。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各项创新成果正在加快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
新登记企业增长六成,改革红利加速释放市场活力
“以前营业执照年检时,要被强制缴纳个体私营企业协会会费2000元至3000元,今年这项收费停止了。”蚌埠行星机械公司董事长姚爱民说,随着省级涉企收费清单制度的实施,民营企业的经营环境会更好,势必激发更大的创业热情。
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我省更加注重向改革要活力。在全国率先建立运行了省级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涉企收费清单制度,权力事项精简68.3%,行政审批事项精简32.6%,收费项目精简57.3%。
改革红利加速释放了市场活力。对于广大创业者来说,感受最直接的就是今年3月开始推行的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直接降低了创业门槛。市场主体的创业热情呈现出“井喷”态势:今年前11个月,新登记各类企业11.3万户,增长59.8%。
“小草根”正在汇聚成大力量:1月至11月,全省民间投资增长21.2%,快于全部投资增速4个百分点以上,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69.1%,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前11个月,民营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5854.4亿元,增长14.2%,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高3个百分点,贡献率为82.5%,比上年同期高出8.9个百分点。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满梦想与朝气的“草根”们,已经成为支撑经济增长最稳定的“基本面”。
网言网语
@西辰居士:2014年,经济进入新常态。作风转了,下基层、听民意,与群众更亲了;思想方式转了,法治思维、市场导向,企业更活了;身份转了,户籍制度改革、新型城镇化,农民更富了。转的是型,不变的是心!
@EZ八点半: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几乎空白,到去年安徽综合创新能力跃升至全国第9位,安徽省坚持转变发展方式,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通过搭建创新平台、政策和项目带动,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让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在安徽经济社会发展中得以充分展现,为实现美好安徽新跨越奠定坚实基础。
@枪火web:转型发展,调结构,增效益;转变作风,心贴心服务群众;我们期待各种因子转动起来,转好起来,转出新气象!
@十日十未:2014年经济建设稳中求进,期待2015年继续转方式、调结构、防风险、抓招商、惠民生,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变化!
@苜苜可可:转——转变。这一年相较于机械化流水线下的产品,人们变得更喜爱个性化定制产品;相较于低价的食品,人们变得更热衷有品质的有机健康食品;相较于线下几十家店铺闲逛,人们变得更愿意线上点击搜索选购……市场变化太多,不得不选“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