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书写生态文明新篇章

23.05.2014  08:19

      五月的百色,是一个绿色的季节。无论是在南部的德保、靖西、那坡,还是西北部的凌云、乐业,昔日石漠化的大石山区,如今尽是树木葱绿,鲜花盛开,瓜果飘香。石山区群众高兴地说:“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不仅改善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还为我们的产业发展、致富奔康创造了条件!”
      百色老区是滇桂黔石漠化区域重点片区之一。近几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家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国家交通运输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改委等各有关部委局的关心支持下,我市坚持扶贫开发优先,认真组织实施《“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和《滇黔桂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以规划为引领  实现规划全覆盖
      百色是一个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大石山区、贫困地区、水库移民区“六位一体”的特殊区域,是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是全国11个连片特困地区(滇桂黔石漠化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之一,有9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个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十二五”期间有506个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重点村,占全广西贫困村的五分之一。“十一五”期末,全市农村贫困人口169.5万人,占全市农村户籍人口的48.6%,贫困发生率为48.95%,全市岩溶地区面积1955.9万亩,占全市国土总面积5445万亩的35.9%。其中石漠化、潜在石漠化土地共1293.7万亩,占岩溶地区面积的66.2%,涵盖全市12个县区。在石漠化土地中,重度石漠化土地44.5万公顷,占石漠化土地面积81.7%,位列广西第一。石漠化综合治理与扶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2011年,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关于抓紧做好连片特困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后,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国务院扶贫办和自治区有关厅局的具体指导下,我市精心组织力量开展规划编制工作。经过层层调研、评估、论证,并与周边云南、贵州两省的文山州、黔南州、黔西南州和本区的南宁市、河池市、崇左市积极对接,整个规划编制工作从基础数据收集、项目类别划分、文本编制初稿、广泛征求意见到形成上报审查文稿,总共历时9个月,于2013年5月形成了《百色市滇黔桂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11~2015)》上报国家水利部、国家林业局。规划共编制涉及“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能力建设、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六个方面项目,整个《实施规划》项目将投入2350.56亿元,每个县区规划项目建设资金都在100亿元以上。规划突出了前瞻性、可行性,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扶贫开发规划相衔接等特色,基本实现了市、县区规划与广西、片区规划相统一。
      强化措施  实施规划项目
      为有效推进百色片区规划的实施,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百色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指挥部,加强片区规划实施协调工作,从规划中鳞选出100多个项目作为工作推进的重点,并将责任分解到各市直部门,为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还把影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的项目作为突破口,开展先行先试。在2008~2010年全国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阶段,我市田东、田阳、平果3个县有幸成为试点县。
      试点期间,投资7385万元,综合治理岩溶面积465.38平方公里,实施了一批农业、林业和水利工程建设。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支持下,2010年6月,我市又启动了石漠化特别严重的靖西、隆林两县8个村为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两个试验区共覆盖8个建制村131个自然屯4183户18321人,共完成投资7887万元,实施了341个项目,治理石漠化面积10.49万亩,试点主要是围绕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发展产业促农增收、保护环境生态、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等。试点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我市全市开展石漠化地区的综合治理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统筹兼顾  推进区域发展
      这些年来,我市把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与开展“美丽百色·清洁乡村”活动结合起来,与扶贫开发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有力保障和改善了民生,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
      在实施石漠化片区项目建设过程中,我市坚持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协同推进。
      ——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至2013年底,百色拥有铁路344.5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15296.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62.6公里,公路密度42.26公里/百平方公里。已实现50%的县区通高速公路,有条件的乡镇全部通沥青(水泥)路,100%的建制村通公路,其中,90%的建制村通等级路,71.7%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
      ——把水利建设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十二五”以来,全市水利水电工程开工5304处,完工3980处,全行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82亿元。管道灌溉技术不断推广,面积已达6.71万亩,有效促进现代高效节水农业发展。水库安全有新保障,共实施除险加固209座,主体完工166座。河流得到进一步治理,全面建成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全市江河防洪标准及防洪预警能力有新提升。解决95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2平方公里,完成3.8万亩坡耕地改造。水利部定点扶贫的凌云县和田林县水利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对口支援成效显著。
      ——抓好林业建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十二五”以来,全市共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19.8万亩,其中封山育林16.0万亩、荒山造林3.8万亩,分别占“十二五”总体规划的80.2%、18.9%。全面实施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和“绿满百色”造林绿化等工程。生林覆盖率年均增长0.65%;完成村屯绿化558个,主要交通干道两则500米可视范围内的村屯、旅游景区景点周边的村屯基本实现绿化,“四旁”(村旁、路旁、溪旁、屋旁)基本实现绿化。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44.66万座(贫困村全覆盖),沼气池入户率60.8%,沼气池使用率96%(贫困村80%),沼气综合利用率90%。
      ——做好地质灾害治理和土地资源管理工作。2010年以来,我市累计申请获得中央及自治区地质灾害治理经费13411万元,组织实施456处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目前已经完成治理324处,解除了9728户38950人受到的生命财产威胁;安排资金6385万元,实施了田林、隆林等五个缺水县区的打井找水工程,成井242口,解决了9.3万人的饮水困难。
      ——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推广平果铝采矿用地模式,采取先进的复垦技术路线,强化矿山复垦复绿和矿地和谐;扎实推进生态和谐矿山建设,目前,我市已有平果铝、百色矿务局东怀煤矿、田林县高龙金矿等五家矿山获得国土资源部批准为“绿色矿山建设示范基地”。
      ——以职业教育为突破口推动教育扶贫综合改革。多渠道筹措资金投入石漠化片区教育扶贫,共筹集各类教育资金23.54亿元,以职业教育为突破推动教育扶贫综合改革,为百色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提供人才支撑,做好教育建设项目中央专项资金落实工作,全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重大成果。近3年来,我市中职学校共打造了4个职业教育扶贫品牌,分别开办了“百川励志班”、“巾帼励志班”、“好男儿励志班”、“506贫困村扶贫助学班”,共有4000多名学生通过我市实施的教育扶贫政策接受了职业教育。
      ——以专项为引领,推动大扶贫格局形成。国务院扶贫办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对百色十分关心,开展了东西扶贫协作和国家部委、国有企业帮扶,目前有广东省广州市、南车集团、广核集团、中铝公司等到百色开展帮扶;自治区党委、政府安排9名省部级领导干部和48个自治区直单位定点帮扶我市9个国家扶贫困工作重点县,指定了4个市帮扶我市5个县。在大力推进城镇化、工业化的同时,整合各种有利资源,创建新型扶贫移民易地安置社区,实施自愿移民,将大石山区农民搬迁出来安置。目前,已在田阳、田东、凌云等县实施扶贫移民新型农村社区305个,搬迁贫困农户6276户28587人。
      ——大力发展烤烟生产,不断增加农民收入。2011—2014年,我市在石漠化片区实施烟水配套工程、烤房项目投入资金18825.66万元。其中建设水池837座,容量76750立方米;沟渠73条,长127.966千米;铺设管网10.52千米,投入资金3133.86万元;小塘坝18处;提灌站1座;机耕路19.89千米;密集烤房2694座,总投资7691.8万元,受益面积5.3万亩,受益农户2944户。所有项目通过区烟局、国家烟局验收并投入使用。
      通过实施《“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和《滇黔桂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我市石漠化严重现象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持续优化;贫困面貌不断改善,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2013年底,全市实现GDP828亿元,同比增长9%;财政收入完成107.6亿元,同比增长9.7%,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农民人均纯收入5409元,同比增长13.3%,农村贫困人口下降到102.4万人,比2011年169.5万人减少了67.1万人,为维护民族团结、边疆巩固安宁、生态环境改善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莫军  周彩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