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染江淮美如画

11.03.2016  05:20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行驶在广袤的江淮平原上,遍布城市乡村的森林景观就像是一幅幅画卷在天地间铺陈开来,为安徽大地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这壮美的生态丽景正是我省大力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美好安徽取得的丰硕成果。

   “五级联动”“四级联创”,造林绿化空间深度拓展

  “采煤沉陷区的地理条件特殊,土壤贫瘠,湿度大,地下水位高,常规苗木不合适,我们通过筛选成功种植了既耐水又耐旱的树种。 ”说起“栽树经”,淮南市绿馨园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鹏充满自信。2010年陈鹏约了几位志趣相投的老板,怀揣倾力打造永不沉陷的绿色家园的梦想回到家乡,修复采煤沉陷区生态,恢复植被,改造水体,发展苗木种植,林下养殖,以短养长,滚动发展。目前,公司由过去的3个合伙人发展到现在的30多名股东,投资近亿元,高地种树、洼地养鱼、林下种植等多种手段已治理修复塌陷区土地5700亩,水面1100亩,帮助塌陷区500名失地农民重新就业。

  各级政府大力支持植树造林的政策点燃了广大投资者的激情。各地把加快林业建设作为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的工作格局,构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省级森林城市、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四级联创”的工作机制,引导全民参与绿化的社会氛围进一步浓厚。 “环境美了,增收希望大了,仿佛绿色春潮唤醒皖山皖水。”淮南市林业局局长徐进介绍,植树造林还有助于降低PM2.5浓度,提高空气质量,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居住环境、提升投资环境,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记者从省林业厅了解到,目前全省农田林网庇护面积已达2219万亩,其中,“十二五”以来,全省新建农田林网庇护面积235万亩,新建林带4.9万公里,改造、完善林带2.2万公里。采访中,记者真切地感受到各地各行各业迸发的造林绿化热情。宿州、亳州、阜阳、安庆等地结合“三线三边”环境治理,围绕铁路沿线、公路沿线、江河沿线,大力建设防护林带、景观林带。合肥、淮北、淮南、芜湖等地围绕城市周边,大力建设城市片林、城市森林公园和围城林。滁州、六安、宣城、黄山等地围绕省际周边,大力建设速生丰产林、高效经济林基地,围绕景区周边,大力建设风景林。各地森林进城入村上路步伐加快,绿化向生态脆弱区和人口集中区延伸,造林绿化空间不断拓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1]  [2]  [3]  下一页 来源: 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作者: 王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