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全面总结“综评改革实验”评测成果 助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9月27日,安庆市2015年“综评改革实验”评测成果发布会暨综合评价改革实验推进培训会召开。各县(市、区)分管局长、教研室主任、基教科长,各县(市、区)及市直实验学校主要负责人,部分“综评改革实验”项目专家组成员共二百六十多人参加会议。安庆市教体工委书记、市教体局局长徐晓春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由市教体局副局长钟胜主持。
会议通报了2015年测评成果,部署了改革实验的相关工作,针对监测数据对提升教育质量做了针对性的培训。安庆市教研室主任孙彦发布2015年“综合评价改革实验”成果,市教体局基教科科长方敏针对实验区工作做了发言。会议还特邀了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曾平飞做了一场《基于监测的教育质量提升》报告,望江县教育局和华中路三小的负责同志就县域和学校评价改革实验工作先后做典型发言。
发布会上,方敏回顾了三年来评价改革实验取得的成绩以及各地先行先试进行的有益探索。他分析了评价改革定位、范围、周期、动力等四个问题。他指出课程、教学、评价是学校发展的三大支柱,而评价改革也是一种倒逼机制,以评价改革促进课程和教学的改革。评价改革是全局性的改革,没有终结之时,永远在路上。评价改革绝不能昙花一现,不是一个周期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随着高考改革政策的出台,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的教育评价体系已成历史,评价改革的内在动力正在积聚。在未来的改革实验中,安庆市将重点做好两轮测试成果的使用工作,对各地教育发展进行分析诊断,指导学校正确运用评价成果,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并做好教育评价与招生考试的结合工作。
孙彦详细解读了2015年安庆市“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评测报告。报告从2015年监测简介、监测结果的分析与反馈、主要结论及论证、评价改革实验的成效及问题等方面对安庆市2015年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的监测结果进行了科学全面的阐述。他建议各地各校要正视差异,透析原因,采取对策,促优质均衡,要构建以校为本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突出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提升课程标准的执行力。
培训会上,曾平飞的报告从分析教育质量与监测的表现到明确学业质量的标准,从探讨监测实验目的到解读监测结果报告,从指出安庆评价改革实验特色到提出质量提升的策略和方法,破解教育质量监测的密码,指明教育质量提升的路径。他认为安庆作为国家级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在改革的道路上进行了很多开创性的探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展现了良好的前景,为其他实验区和有志于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的地区树立了榜样。
徐晓春在讲话中指出,在“十三五”开局之年,要明确教育发展的目标,围绕教育现代化和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发展主线,全力推进安庆教育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全面保障学生入学、全面促进师资均衡、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时代步伐。他指出,国家即将修订颁布的课程标准确定了学生终身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教育评价改革应围绕课程标准,重点解决空间布局、系统内部、学校内部结构、社会供求等矛盾,突出教师资源培训的重要性。他强调,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市委市政府重视的工作,各地各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教育发展观念,总结评价改革经验与不足,安排部署好下一步评价改革工作。教育评价改革要通过监测完善指标体系,解决机制问题,总结评价方法,形成教育测量队伍,营造教育质量评价的氛围。各地各校要针对前期工作总结反思,精准发力。最后,他希望各地各校在面对教育质量评价这一难题时,要秉持“难行,能行”的理念,真抓实干,做出成效。
据了解,安庆市做为安徽省唯一“国字号”教育评价改革实验区,评价改革实验已经进入第三年。三年来,安庆市“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工作按计划稳步推进,并顺利完成了两轮评测,实现了评价观念转变的启蒙,建立了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涌现了一批实验典型学校与特色,培植了本土教育质量的评价力量。2015年安庆市测评工作涵盖了小学(80所)、初中(51所)、高中(28所)三个学段的159所学校,设立了611个考场,接受测评的学生达15000多人。(特约通讯员:陈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