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徽可抗御6级地震 地震信息3分钟内可生成

12.09.2016  12:34

“十二五”期间,安徽共发生过84次地震,防震减灾事业责任重大。日前,安徽省政府印发《安徽省“十三五”防震减灾规划》,到2020年,全省将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而且,将实现3分钟内生成实测地震烈度速报信息。

全省可抗御6级左右地震

安徽省地质构造比较复杂,郯庐断裂带斜贯全省,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地质背景。“十二五”期间,全省共发生2级以上地震65次,3级以上地震16次,4级以上地震3次,地震活动明显增强。

新颁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国家标准对防震减灾提出了更高要求。安徽省63.9%的国土面积位于地震烈度Ⅵ度区,35.5%位于地震烈度Ⅶ度区,0.6%位于地震烈度Ⅷ度区,取消不设防区域,抗震设防任务十分繁重。对此,《规划》提出目标,到2020年,全省要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建成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系统,实现对我省及周边地区破坏性地震烈度速报,初步形成重点区域破坏性地震预警能力。进一步增强地震前兆信息监测与识别能力,提高地震预测预报水平。

在应急救援方面,安徽省将完善地震应急和救援保障体系,实现全省地震应急指挥系统互联互通,震后1小时内获得震灾预评估结果,2小时内获取人员伤亡和房屋破坏信息。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符合《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要求》,总容纳量达到城镇常住人口的70%。探索开展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

地震信息3分钟内可生成

在“十二五”期间,安徽省地震速报时间从12分钟缩短至8分钟以内。地震速报能不能更快一点?根据《规划》,未来安徽省地震信息不到3分钟就能生成。

“在国家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系统基础上,进一步加密不同类别台点,建成我省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系统,实现3分钟内生成实测地震烈度速报信息,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及大别山地区具备破坏性地震预警能力, 合肥 等重点城市具备300公里外远场大震预警能力。”《规划》提出,将建成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台站观测系统。到2020年,全省将改建24个基准站,新建20个基准站、86个基本站、206个一般站。布设大别山地区、郯庐断裂带区域地震预警台站,平均台站间距14公里左右,构成大别山地区和郯庐断裂带地震预警区,实现烈度台站全省各县(市、区)全覆盖,数据实时传输至省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中心。

与此同时,安徽省还将新建5个市级信息节点,建成覆盖所有省辖市的信息节点网络,实现对所有基本站和基准站远程监控。将现有地震数据中心升级改造为省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中心,对接国家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中心,打造面向政府和社会的地震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探测郯庐断裂带安徽段断层

郯庐断裂带安徽段断层是什么样的?未来,安徽省将获得高精度三维地震构造模型,以此确定第四纪以来地震活动性。根据《规划》,安徽省还将建设大别山地震监测预报实验场、建成全球定位系统(GNSS)地震前兆观测网等。

未来,安徽省将在郯庐断裂带安徽段两侧和大别山区断褶带新建20个GNSS基准站,组建GNSS地震连续观测网,建设数据处理中心,实现不间断监测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及大别山区地壳运动变化。

将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合肥地震台(郯庐断裂带中南段重点研究室)建设成为国家地球物理观象台。在蒙城研究站安装连续重力、激光雷达、射电望远镜等高精观测设备,在庐江、蚌埠、金寨、黄山4个地震台建成区域地震监测预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