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精神耀沂蒙 师大学子筑梦行

21.07.2014  14:14

  正值建党九十三周年之际,安徽师范大学暑期“三下乡”赴山东沂蒙实践团队走进中国红色精神的孕育地之一——山东省沂蒙山区。队员们在沂南与蒙阴两地,用心倾听,用双手行动,亲身感受了沂蒙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沂蒙人民一起度过了最有意义的“七一”建党节。

  走访基层忆革命——鱼水情,永流传

  深入基层群众,探寻历史足迹。经过前期资料收集和详细规划,6月29日,实践团队到达沂南县马牧池乡,其后三天,团队调研了沂蒙精神在该地的传承情况和对家风家训的影响。五个小组共走访了常山庄村、东柳沟等100多户家庭,队员们和亲历过战争的老人或后代亲切交谈,听他们回忆战争的真实场景。通过对各个年龄阶层的采访,团队共完成近300份调查问卷,问题包括老区人民对沂蒙精神的认可度和红色精神传承现状的建议。活动结束后,团队整合形成了调研报告和沂蒙人物实录,将红色精神镌刻于纸、铭记心间。

  三代红嫂赞沂蒙——新时代,新能量

  走近革命先辈,感悟红嫂精神。有人说,红嫂是沂南特殊的印记,而王换于一家三代新老红嫂,更是红嫂精神传承至今的最好证明。团队成员集体参观了沂蒙红嫂纪念馆,了解了“沂蒙母亲”王换于创建战时托儿所,抚育革命志士后代的伟大事迹。103岁高龄的“沂蒙红嫂”张淑贞是王换于的儿媳,在张淑贞老人的家中,同学们听她讲述了战乱年代她和婆婆王换于共创战时托儿所,带领广大妇女,为八路军备军粮、缝军衣、做军鞋,竭尽全力为战士后方扫清障碍的往事。老人的乐观、爽朗如同一缕春风,拉近了当代大学生与革命老前辈之间的距离。

  作为张淑贞的女儿,新时代红嫂于爱梅爱党拥军,以教育者的身份致力于红嫂精神的传承。当被问及其家人对于她自费拥军的态度时,于爱梅骄傲地说:“我们一家三代都在拥军爱党,把老一辈的精神传承下去是俺该做的事。”谈及红嫂精神对于其家风的影响时,于爱梅说:“俺奶奶、母亲都是为革命奉献一生的人,她们教导我们要站得直、走得正,踏踏实实做人、本本分分做事。

  红歌飘远唱青春——中国梦,沂蒙情

  红歌汇沂蒙,共圆中国梦。7月1日在沂蒙红色基地举行了《2014“中国梦·沂蒙情”红歌大赛》,同学们不仅热心地为赛事做起了志愿服务,而且凭借一曲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国》成功晋级复赛,歌曲饱含深情地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美好祝福,也增强了同学们爱党爱国爱家的自豪感。

  义务支教传爱心——真实践,真奉献

  7月3日,团队转至蒙阴孟良崮地区,以孟良崮中学为教学场地,自主招生了一百多名学生,免费为他们辅导功课。18名志愿者老师,不仅承担了基本的教学任务,而且还把素质拓展活动带进课堂,丰富了孩子们的暑假生活。汉字成语大赛、趣味运动会、手工课堂、书法绘画……不一样的讲堂,让老师们在这里实践,孩子们在这里成长。

  沂蒙山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这里涌现出罗荣桓、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明德英、王换于等一大批沂蒙红嫂。此次沂蒙筑梦之行,让大学生们在沂山蒙水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感悟沂蒙精神,也让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通过红色教育的方式,一代代传承下去。(周欣怡 吴晓菲 裴筱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