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第一书记在咱村 梓树村成了“幸福村”
安徽网络广播电视台8月4日讯(记者:宁燕、张海龙)岳西县头陀镇梓树村,地处大别山腹地,山高岭大路远。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郭逢春跑遍山村各个角落,引来资金造桥修路、带领一家一户脱贫致富。如今的梓树村是“山村好风景,道路修上岭,远近出门车轮滚,家家处处地生金”。乡亲们都说,这几年多亏郭逢春。
采访梓树村书记郭逢春,安徽经济广播副总监张海龙,记者宁燕树下话扶贫
【人物名片】
郭逢春,安徽省委办公厅保卫处副处长,2014年10月,被组织选派到安庆市岳西县梓树村,担任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3年时间,郭逢春扎根基层,埋头苦干,使梓树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幸福村。
去趟梓树村不容易,左边是峭壁,右边是悬崖,中间的车道刚够会车。7月底,我们在黄尾出口下了高速后,一路上的急刹、急转,开了近一个小时,才到达村里。说起郭逢春,村民们很热情。在他们心中,郭逢春这个皮肤晒得黝黑的年轻人,是他们的亲人。
梓树村原村支书刘会发,在村里当干部近20年,他说自己最有发言权,说起郭逢春,他竖起了大拇指:“非常能吃得下来苦的人,每个礼拜那么多天都在村里住着,不到哪里去,只要你什么时候来,他都在村里。就是在农村人家吃,人家吃什么,搞一点吃吃,开始的时候那是非常辛苦的。”
郭逢春与种茶大户储诚福
郭逢春到村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挨家挨户上门摸情况。2014年前,梓树村出村只有一条坑洼不平的砂石路,村里全是泥巴路。一辆摩托车成了郭逢春的代步工具。梓树村干部金友枝告诉我们,山路难行,骑行充满了危险:“海拔最高的一个村民组,(海拔)是1200米,叫仰凸组,那个路很难走的,一般我们村民老百姓平时都不走那条路的。他都没有跟我们说,他自己骑摩托车走了两次,跑了十几里路。
记者:十几里山路?
金友枝:全部是山路,都是水洗的(一样),一般人不敢走的,我觉得太不可思议,那个路,高高低低,坐在车后面我都怕。”
近3年时间,6000多公里车程,一辆崭新的摩托车被骑成了旧车,郭逢春走访了村里所有人家,贫困户每户走访都超过三次。在调查群众的需求后,他找出了梓树村穷的症结:“路是关键,基础设施完善了,发展瓶颈才有希望破除”。
说干就干,郭逢春四处奔波,累计筹集资金6000多万元,修了50多公里道路,硬化水泥路修到了每个村民家门口,目前通往高速公路的便捷通道也正在建设。下次到村就不会这样艰难了。
采访中记者看到,猕猴桃树已经挂果
出行不再难,但是郭逢春接下来的举措,却让刚刚为他鼓掌的村民涨红了脸:因为他要根治梓树村猪栏遍地,脏水横流的“脏乱差”。梓树村村民项发松:“老百姓有点不理解,这里是他猪栏,这里是他厕所,生活习惯形成了,这是我的,你把它给拆了,那我上厕所没地方上了,我养猪没地方养了,曾经找了外面的挖掘机,停在这里,停了一个礼拜拆不掉。”
面对不理解的村民,郭逢春一家一家地上门做工作,项发松:“一次不行,两次不行,跑了好多次,老百姓终于理解了,他说这个是把你居住的环境搞好,这个投资的再多也是你当地的老百姓受益,把这些道理给老百姓一讲,老百姓就想通了,他就愿意拆迁。”
郭逢春走访贫困户
现如今的梓树村中心村,绿水青山,凉亭公园,规划得井井有条,处处是景。今年3月份梓树村正式通过安徽省美丽乡村验收,为发展乡村旅游打下了坚实基础。
闲不下来的郭逢春又动起了脑筋,他为每位贫困户“量身定制”致富经。为了照顾年迈父母,不再外出务工的村民储昭福告诉记者,郭逢春给他推荐的招数就是养土鸡。
“他给我们引荐的,在家乡发展搞什么养殖业啊、种植业啊,开始顾忌啊,这个养起来到时候怎么办?往哪销呢,销不了以后怎么办呢?一开始他就跟我们承诺了,就是说每年尽量努力帮我们找销路,找出路。”
采访养鸡大户褚昭富
第一年储昭富养了1000多只鸡,到了年底,为了帮他把鸡卖出去,郭逢春先是推销给熟人亲戚,然后印了3000多份宣传单页,走上合肥的街头散发,他的这个举动,烫热了储昭富的心:
“我说现在像这样的领导对我们这样帮扶,我们还能不感动吗?
记者:现在年效益多少?如果今天一切顺利的话。
储昭富:一切顺利的话全部销掉的话,差不多20几万块钱吧。”
在村民储诚福心中,郭书记就是村里脱贫的“智多星”。
记者:“是不是给家家户户支招,教他们怎么脱贫?”
储诚福:“是啊,养猪的、养羊的,各种渠道,种药材的,在我们这个梓树村这么多户,他每户都教了,各有渠道,一下都脱贫致富了,都起来了,一个村天翻地覆的变化。”
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富了,发展能力弱的贫困户怎么办?郭逢春想到了新的主意,“股权扶贫”,将部分帮扶资金量化到户,作为股权加入到当地龙头企业,贫困户分红获益,为此村里新建300亩红心猕猴桃种植基地。负责人汪洋:
“(园区)一共投资大概100万,(其中) 50万是给贫困户的,三年以后有收入了,就返回40%给贫困户,纯利润。现在猕猴桃今年施果了,明年可以挂果了,挂果以后可以有产量了,(预计)我们一年上百万纯利润。”
到今年10月份,郭逢春到梓树村整三年,他与这个大别山深处的山村结下不解之缘。说到郭逢春选派期限将到,村干部金友枝突然红了眼眶,言语中满是不舍。说到未来,她语气自豪,说郭书记已经培养了一只永远不走的干部队伍:“一种精神的传承,我们从他身上真的学到了不少东西。我们以前都有一种依赖思想,你不做我也不想做。现在我们变得主动了,要在村里做事。郭书记他不是这里的人,都能为老百姓为贫困户做那么多的事情,我们为什么不能去做呢?对吧?”
【第一书记心声】
“这三年对我来讲印象太深刻了,跟这么多的基层干部,摸爬滚打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确实,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肯吃苦,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的一种精神,确确实实对我触动非常大。应该讲我们农村后续的发展,还是要倾注于各级各部门更大的心血,作为扶贫干部,我们还要一任接着一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