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穷根:教育扶贫精准性需要立起来
15.10.2014 12:15
本文来源: 扶贫办
按照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3〕25号,以下简称25号文件)关于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要求,雨露计划将作为培育扶贫开发品牌三大项目在全国大力推行。2013年7月,教育部等7部委联合出台《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一年多来,各省相继出台实施细则,教育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部分,完成了自上而下政策率先接轨任务。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记者在安徽省10多个区县采访中发现,教育扶贫优先虽然文件规定系统全面,但很多规定多停留在纸面,与实际操作相距甚远。这一现象类似于教育,教育优先提了许多年,但教育仍然是老百姓最不满意的公益性事业之一。
教育扶贫知易行难
要实施精准扶贫,就要先知道农户致贫的原因。为此,记者在采访中特别对各地建档立卡贫困户致贫类型进行归总。
因为各地自然禀赋差异,安徽16个市中,贫困户致贫原因有所差别,但总体来看,因无技能致贫的约占25%,因病致贫的约占20%,五保户、低保户及残疾人,还有一些是已丧失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和有子女不赡养的高龄老人,这部分人群约占15%,资源匮乏致贫约占15%,因学致贫约占10%,因灾致贫占8%,其他诸如因生产经营失利、酗酒、赌博、好吃懒做等其他因素致贫占7%左右。综合起来分三类,一是生产生活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这些地方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居住分散,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成果共享程度低。二是劳动者素质差,劳动技能低,科技发展意识淡薄,传统的经营、养殖模式依然存在。三是贫困人口观念落后,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等、靠、要思想严重。
这就意味着,单从致贫数字比例上看,由于无技能者、资源匮乏致贫、因学致贫约占50%,此三类人脱贫,需要包括技能培训在内的教育扶贫,教育扶贫应在精准扶贫中占据半边天位置。而从综合原因看,劳动者素质提高和贫困人口观念改变,均需要教育扶贫跟上,教育扶贫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但扶贫资金使用却是另一种情况。“安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用途主要有以下五类:一是围绕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支持扶贫对象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民族手工业和乡村旅游业;承接来料加工订单;使用农业优良品种、采用先进实用农业生产技术等。二是围绕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支持修建小型公益性生产设施、小型农村饮水安全配套设施、贫困村村组道路等。三是围绕提高农村扶贫对象就业和生产能力,对其家庭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参加实用技术培训给予补助。四是围绕帮助农村扶贫对象缓解生产性资金短缺困难,支持贫困地区建立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对扶贫贷款实行贴息等。五是围绕编制、审核扶贫项目规划,实施和管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项目而发生的项目管理费。”安徽省财政厅农业处副处长左磊明说。
“现在有一种情况,有一小部分贫困家庭,一经媒体曝光,社会纷纷捐资助学,大量没被曝光甚至更困难家庭,本应受到资助,却因正规渠道有限得不到救助,教育扶贫本来就应该把教育、民政、妇联、社团等多种资助渠道的资助项目、资助资金合理整合,避免出现施救中的重复与遗漏现象。既保障那些特殊困难家庭子女上得起学,又避免部分学生享受重复资助、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救助不到位的遗憾发生。”安徽省宿松县扶贫办主任陈文浩说。
“按照省里规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用于‘雨露计划’的资金不低于年度到县财政扶贫资金总额的10%,我们教育扶贫现在主要是‘雨露计划’项目,每年投入是扶贫专项资金的10%,我们因为是扶贫开发重点县,才有这个项目资金。”安徽省岳西县扶贫办副主任王晓松坦言。
同样是扶贫重点县的寿县,则尝到了这一项目的甜头。“我县实施‘雨露计划’三年多来,共投入2489.55万元,其中改革试点资助贫困学生10092名,转移培训任务完成培训5496人,安置就业4863人,教育资助大学本科学生1636名,安排13家县直培训成员单位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及贫困地区干部培训,已开展培训568场次,培训农业技术干部、农民54501人次。实现了培训一人,脱贫一户,转移一批,带动一片的目标,万余户贫困家庭受益。”安徽省寿县县长从维德说,由于劳动力培训、“雨露计划”等属小项目,相对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基金大笔投入,教育扶贫小投入大收益。
“目前而言,我省还有为数不少的贫穷人口。而在贫困人口中,绝大多数没有受过教育或受很少的教育,生产能力和自身素质的低下导致他们没有获得社会平均收入职业的机会。因此,要解决这部分人口的贫困问题,关键在于发展教育。通过给每个人提供取得收入所需要的受教育机会,向他们传授知识和技术,提高其劳动技能、技术水平和自身素质,改变他们的劳动形态,可以为他们取得收入创造一个比较平等的起点,并增加其一生的收入。”安徽省副省长梁卫国说。
教育扶贫需要提高精准性
25号文件出台后,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出台的教育扶贫工程,意在细化25号文件规定,理应各部门全力合作,但事实上却是另外一种情况。
“教育扶贫工程具体干什么,我们还没听说过,教育扶贫在我们这就是 ‘雨露计划’这一项。”这是记者在安徽大别山片区县采访时听到较为一致的话。其中原因,安徽省怀远县一位不愿具名扶贫干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雨露计划”主要是扶贫部门具体操作,教育系统参与,而教育扶贫工程文件虽然是7个部门联合发文,但具体怎么运作,要达到何种目标,归根到底是教育部门内部的事情。
条块分割,夹在缝中的是最需要帮助的百姓。
张小丽是安徽省长丰县杨庙镇人,父亲是“老病号”,今年上半年虽然中考成绩很好,但为了减轻父母压力,她选择进厂打工。“孩子成绩特别好,我们都有点舍不得,还特意跑到厂里找到她,希望她能上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因为中专学校不收学费,学一些技能对她将来一生肯定有很大好处,但她告诉我们,中专学校都在城区,虽然不交学费,可生活费是一笔不小数目,她家实在拿不出,我们都感觉很遗憾。”安徽省长丰县扶贫办科长陈贤伟说。
而在《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中,明确规定了“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做到应助尽助,从制度上保障每一个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至于如何救助,扶贫系统的陈贤伟并不知晓。
“现在我们政策设计中还有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比如,张小丽如果读职业技术学校,她可以申请每年国家资助每学年1500元,但她如果读的是大学,资助标准每学年3000元,同样是孩子,你不能说读大学需要吃的多一点,读职业技术学校就应该少吃一点。”陈贤伟说,精准扶贫不能资助标准一刀切,应根据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等级分档设置。例如:中职国家助学金评审时打破现在1500元/人/学年的标准,根据家庭经济情况对贫困生按特困、困难、一般困难进行分档认定,再根据困难等级确定不同的资助资金标准。
而与张小丽初中毕业直接进入社会相比,则是更多在9年义务教育期间辍学的孩子。
仅以初中为例,按照教育系统统计口径的计算方法,上一学年在校生人数加上当年招生人数再减去当年毕业生人数,该数值应为当年初中在校生人数,记者调阅了2011年以来安徽教育公报,分别计算发现,2011年、2012年、2013年安徽初中生在校生人数应分别为2628646人、2318370人和2058992人,而实际上,安徽教育公报公示的初中在校生人数分别是2498532人、2130347人和1997091人,三年分别减少130114人、188023人和61901人。
这就意味着,2011年、2012年、2013年安徽初中生辍学人数分别是130114人、188023人和61901人。数据触目惊心。这些应该毕业而实际上未毕业的学生,其中有不少来自贫困家庭,他们年龄不够、没有技能、没有经验,直接走向了复杂的社会。
“有的孩子家庭虽然不是贫困户,但他们小小年纪进入社会,如果后续培训教育跟不上,这些孩子有可能会成为问题少年,还有可能在将来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年龄大了再沦为贫困人口。”安徽省岳西县石关乡纪委书记王久财说,他这些年在乡镇观察发现,随着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读书无用论在很多农村开始盛行,毕业即意味着失业,这让很多农村孩子对教育的功能失去了原有的判断,“教育扶贫需要重点关注贫困家庭的孩子,应该让他们接受到应有的教育,至少应该保证不让他们辍学后直接流向社会。”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教育扶贫,是我国整个扶贫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扶贫助困的治本之策。过去我们常说,‘学习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鼓励更多的孩子通过读书走出山村、融入城市,事实上这种导向是成功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贫困人口的减少就是扶贫工作最显著的成效。因此,传统意义上认为‘教育好一个贫困孩子,可以彻底挖掉一个家庭的穷根’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就贫困山区而言,教育扶贫工程是一项能从根本上解决深山区贫困群众脱贫的战略性工程,也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重大民生工程。”安徽省扶贫办主任刘永春说。
刘永春说,通过教育提高贫困地区的人口素质,进而从根本上消除贫困,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教育扶贫并不是让每个农村孩子都去上大学,它的更重要的作用在于让适龄孩子读书,接受完整的、系统的、良好的教育,有条件、有基础的可以去上大学,更多的孩子可以通过学习和知识的培养,拥有一技之长,起码有可能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公民。
本文来源: 扶贫办
15.10.2014 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