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综合利用:广德县科技引领 秸秆“生金”

24.06.2015  11:39

  “围绕回收锯末、竹屑、果壳和秸秆等生产废弃物做文章,我县生物质颗粒加工生产企业已有10家,在建的有4家,生物质加工利用设备厂家3家,年产总值近10亿元。 ”广德县农委副主任罗道海告诉记者。

  2014年9月,该县发起成立了省内第一家生物质能源专业合作社——广德县伍元聚亿生物质能源专业合作社。“目前,全县年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能力超过15万吨以上,可消纳利用农作物秸秆18万吨,解决54万亩次的农田秸秆。今年,新杭镇有3家企业(合作社)收储秸秆6800余吨,按照10%~40%的不同比例生产出含有秸秆的生物质颗粒,这是秸秆综合利用的重大突破。 ”罗道海说。

  位于新杭镇彭村社区的伍元聚亿生物质能源专业合作社生产车间内,记者看到,收集来的秸秆、锯末等不同废料经过粉碎、烘干、制粒等一系列流程,变成了一个个3~5厘米长的生物质颗粒燃料。 “别看它不起眼,跟煤炭相比,它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储存和运输。 ”合作社负责人沈光元随手拿起一块成品说,“最重要的是,它的含硫量很低,燃烧充分,几乎不产生污染,废渣还可以再循环利用。

  2014年9月,沈光元与种植大户和厂商合作,发起成立生物质燃料专业合作社。刚刚过去的午季,合作社每天产出100吨左右的生物质颗粒,按照40%的秸秆比例算,每天就消耗约40吨左右秸秆,广德县生物质颗粒燃料年产值超亿元。

  据统计,今年午季,广德县产生秸秆量约6.488万吨,综合利用量达到5.367万吨。该县农委能源办主任孙世民说,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秸秆综合利用是大势所趋。很多敏锐的商家已经看到产业前景,不断加大投入。当地盛昌公司就与中国科技大学达成协议,建设生物质加工机械和颗粒制造的研发中心。下一步要加强宣传,提供资金及技术扶持,促进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生物质颗粒燃料燃烧值,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多赢。

(  来源:安徽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