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论文总量居亚太首位源于创新能力提升
31.03.2015 12:57
本文来源: 林业厅
3月26日,《自然》杂志增刊——《2015亚太区自然指数》出版,新的自然指数显示,2014年我国发表的科研论文总量依然位居亚太地区首位,有5家中国机构名列该地区高质量科研论文产出机构十强。其中,中国科学院位居首位,且较去年对自然指数的贡献增加了8%。
《自然》执行主编暨自然出版集团大中华地区总监尼克·坎贝尔说:“如自然指数所显示,中国正在收获科研投入持续增加所带来的果实——目前中国已是世界上高质量科研论文产出最多的国家之一。”
这一点也得到了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周建中的认同:“近些年,我们科研投入很大,国内的很多科研设备与发达国家相比并不逊色,很多优秀的人才回国,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
周建中曾多次参与中科院研究所的评估工作,而对于此次中科院“夺冠”高质量论文首位,他表示,这是中科院创新能力与科研实力提升的一种显示,得益于对重视产出的评价导向体系的坚持。“以前我们的评价更加注重论文数量,现在则关注高水平的文章,鼓励大家进行高水平的研究、有显示度的工作。”
近年来,看质量,看实际贡献,不看数量,是中科院衡量成果的第一指标。自去年以来,“率先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有力的举措和动作也显示,中科院在努力推进高质量科研成果的产出。
2015年初,中科院党组调整并确立了“三个面向”“四个率先”的新时期办院方针。在周建中看来,办院方针的调整体现了中科院支持高质量研究的决心和力度,将进一步促进重大成果的产出。
不过,专家们也表示,自然指数只是科研成果增多、质量提高的一种显示,并不能当作评价的唯一手段,切勿痴迷指数。“作科学研究不是为了写论文。”中科院院士、中科院软件所研究员林惠民说,作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推动科学前进、社会进步,发论文只是一种工具、手段,是为了更好和同行交流,并接受同行的评价。林惠民指出,一些指数的设定可能从管理层面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是不要把科研人员的精力都扯到这个上面去。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周建中的支持。周建中说,当下,亟须从两个方面来继续支持科研的发展进步,而首要的就是对基础研究保持稳定的支持和投入,让科学家有更多的时间去作研究,“基础研究的研究周期很长,要把科研人员从一些繁重的评审任务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做科研工作”。
其次,周建中说,要对人才充分信任,激励他们的积极性,包括在用人制度、薪酬激励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充分激励科研人员才能的发挥。(王珊)
本文来源: 林业厅
31.03.2015 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