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司法厅:我省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安徽日报]
妇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儿童是人类的未来,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妇女儿童发展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坚持儿童优先原则,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妇女儿童全面发展,各级政府负有主体责任。 2011年11月2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了《安徽省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安徽省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简称两纲),明确了未来十年安徽妇女儿童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是指导全省妇女儿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两纲实施以来,各级政府及妇女工委认真落实两纲目标任务,致力于妇女儿童事业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基本实现了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为纪念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正式提出20周年,推动两纲中期达标,组织、教育、司法、人社、卫计等省政府妇儿工委成员单位结合各自职能,畅谈五年来实施两纲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绩,从不同侧面展示我省妇女儿童发展成就,为未来五年我省深入推进两纲实施、确保实现终期目标,鼓舞干劲,积累经验。
安徽省人民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
省司法厅:我省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全省司法系统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保障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两纲”要求,积极整合资源,切实发挥职能优势,努力维护广大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我省妇女儿童事业健康发展。
以强化普法宣传教育为重点,努力营造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法治氛围。建立“两纲”实施工作联络员制度,推动将妇女儿童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六五”普法规划、纳入年度重点普法目录、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体系,有力推动妇女儿童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全面深入开展。将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列为法治宣传重点内容,开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主题法治宣传。在全省打造由100多家网站和200多个微博微信组成的普法媒体联盟。联合省妇联召开维护妇女权益典型案例交流研讨会,对近年来办理的维护妇女权益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入研讨,就如何更好地维护妇女权益提出意见建议。联合多家单位共同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完善“法律进学校”工作制度,指导全省各地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创建活动。目前,已建立市级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57个、县级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854个。
以完善法律援助体系为依托,切实为妇女儿童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高度重视妇女儿童法律援助工作,列入五类重点服务对象。通过中央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项目,设立妇女维权专项资金。全省各地普遍将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调整至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2倍以上,并通过加强公证机构与法律援助机构对接,确保法律援助惠及更多困难人群。2015年上半年得到法援机构援助的妇女人数共 8010人,占受援人总数的21.3%;得到法援机构援助的未成年人数共1588人,占受援人总数的4.2%。健全工作网络,全省开通12348法律援助专线电话,建成125个法律援助中心,依托司法所建立法援工作站1510个,在村(居)委会建立法律援助工作联系点17161个,依托妇联、共青团组织分别建立法援工作站141个、114个。同时,全省律师事务所均设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并实行首问告知制度,此举乃为全国首创。在全国创新开展律师和司法所长双向联系活动,积极推进律师、公证服务进社区进乡村,有针对性帮助妇女儿童解决身边的法律问题,开辟妇女儿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
以发挥教育矫治职能为抓手,切实维护好罪错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目前,省女子监狱、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省女子戒毒所、省未成年人戒毒所等单位承担着对全省罪错妇女、未成年人的教育矫治任务。在坚持刚性执法同时,努力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教育矫治的方方面面,力求在每个细节上都体现出对罪错妇女和未成年人的关心和关爱。省女子监狱为服刑人员安装了监舍对讲系统、太阳能热水器、直饮水机、触屏购物机等生活便利设施;按照每天中午两菜一汤、周末四菜一汤标准安排伙食,并按需提供营养餐、民族餐,确保卫生干净、营养搭配合理;专门建设了文体活动室等设施,丰富服刑人员精神文化生活,现代化文明程度走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前列。近年来,全省多家监狱戒毒单位先后获得全国未成年人保护先进单位、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安徽省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联合民盟安徽省委组织开展 “黄丝带帮教行动”,实施黄丝带走进监所、走进安置基地、走进社区矫正中心、走进村居社区等4个帮教项目,着力加强特殊人群的教育、救治、帮扶和管理。联合有关部门发起成立国内第一个救助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专项基金——“阳光关爱”基金,专门用于服刑人员子女上学救助和家庭困难帮扶,累计资助2000多名服刑人员子女,超过220多万元。加大投入,不断提升安置帮教工作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暂行规定》,以教育培训救助帮扶为重点,不断加强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和管理,帮助刑满释放的人员特别是女性和未成年人顺利融入社会。目前全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过渡性安置基地56个,位居全国前列。
稿件来源:2015年11月16日安徽日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