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摘要(826—850)

13.05.2014  18:47
(第826号) 关于落实民营医院医保定点及人才政策的建议 安庆代表团卞宜心等代表 办理单位:省卫生厅、省人社厅、省发改委 1.有关部门开展对各地贯彻执行皖发改社会〔2013〕45号文件的监督检查;2.对符合条件、规范执业的民营医院在城镇居民医保及新农合定点政策方面,与公立医院同等待遇;3.允许和鼓励公立医院退休医师到民营医院执业,解决民营医院人才缺乏问题。   (第827号) 关于尽快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经营行为的建议 安庆代表团高晓谋等代表 办理单位:省金融办、省银监局 近年来,国内大大小小的小额贷款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纷纷设立,它们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作为新生事物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有不少小额贷款公司为追求高回报,挺而走险,高息揽储,高息放贷。建议:理顺管理体系,让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部门从此不再缺位、失位;加大监管和惩处力度。     (第828号) 关于调整县乡公务员招录计划的建议 安庆代表团彭芙蓉代表 办理单位:省人社厅 1.对空编较多、人员老化严重的单位适当倾斜,允许按一定比例招录公务员;2.在县乡总编制内,允许县乡两级定向招录一定数量的专业人才充实到公务员队伍;3.提高乡镇公务员招录计划,按乡镇实际空编数量的50%招录;4.针对乡镇公务员外流现象,安排一定比例定向在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中招录公务员;5.针对县乡层面招收难(尤其是专业性的高端人才)的实际,采取一些特殊政策,如将难招难留人才编制和人事关系放在市县机关,人下到县乡层面工作等。   (第829号) 关于继续深化文化领域改革的建议 安庆代表团彭芙蓉代表 办理单位:省文化厅、省委宣传部、省广电局、省新闻出版局 1.加快推进全省文化体制综合改革,上下配套,同步推进,理顺纵向和横向两种管理关系;2.推进县乡文化系统的垂直管理;3.对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不要再设置障碍。   (第830号) 关于将“安徽化工学校”升格为 “安徽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议 安庆代表团汪义挺等代表 办理单位:省教育厅 为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动化工产业发展,建议将安徽化工学校升格为“安徽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或者作为我省现有高校的分校,将部分专业升级为专科或本科,为我省化工行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第831号) 关于尽快解决转制改企后的文艺院团 生存发展的建议 安庆代表团彭芙蓉代表 办理单位:省文化厅、省委宣传部、省财政厅、省地税局、省国土厅、 省广电局、省新闻出版局 1.把宿松县黄梅戏剧院作为基层文艺院团转企改制的重点或示范,开展专题调研,帮助梳理遗留问题;2.贯彻落实《关于支持转企改制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具体实施方案;3.为宿松县黄梅戏剧院建造一座有形的剧院,使演员有舞台,观众有剧场;4.把民生工程送戏下乡中的演出补助标准,提高到1万元至2万元/场的标准;5.关注演员专业人才的培训和留用。   (第832号) 关于进一步提升行政效能 优化民营经济环境的建议 安庆代表团彭芙蓉代表 办理单位:省经信委、省监察厅、省政务中心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对民营经济环境的优化也都纷纷进入深水区,这对政府行政效能的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议:1.提高认识;2.明确职能;3.准确定位;4.狠抓落实。   (第833号) 关于对淮北交通建设加大扶持力度的建议 淮北市代表团周磊等代表 办理单位:省交通厅 在对皖北地区政策适当予以倾斜的基础之上,针对淮北目前实际情况,对淮北交通建设加大扶持,将淮北市综合交通规划中的东坪至岳集路补充列入省十二五建设规划,从省级层面对完善淮北路网建设予以政策支持;对淮北红色旅游交通建设项目予以扶持,改善淮北南部交通出行条件;对淮北的基础交通设施建设资金或比例予以倾斜。   (第834号) 关于发挥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作用 提高其待遇的建议 淮北代表团周磊代表 办理单位:省人社厅 给予在皖“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发挥在本学科、专业的领军作用,推动科研梯队和人才队伍建设的责任;在皖“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优先申报科研课题、科技活动项目;努力改善在皖“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优先提供急需的科研经费和仪器设备;关心在皖“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的身体健康。   (第835号) 关于对皖北红色旅游 交通道路建设的建议 淮北代表团周磊代表 办理单位:省交通厅 双堆集是解放战争淮海战役主战场,但是红色旅游交通道路建设滞后。建议:增设G3高速双堆集镇出口,维修前往双堆集镇的干道并接通206国道、305省道,形成一条贯穿皖北的交通动脉。   (第836号) 关于加快皖北“四化”发展的建议 淮北代表团周磊代表 办理单位: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住建厅、省国土厅、省农委 皖北地区呈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加速推进良好态势。建议:继续开展国企民企进皖北活动,完善与央企、全国知名民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加强县城、特色小城镇以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构建具有皖北特色的城镇群和美好乡村;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推动省直部门出台《建设皖北“四化”协调发展先行区的意见》配套措施。   (第837号) 关于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建议 淮北代表团周磊代表 办理单位:省农委、省财政厅、省金融办 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现代化的方向。建议:加强农村金融的创新,开发适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金融产品;强化对农业经营主体政策扶持,提高农业经营主体购置农机的补贴,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的指导示范作用,加大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   (第838号) 关于政府解决少数民族企业 中长期贷款贴息的建议 安庆丁兰香等12名代表 办理单位:省财政厅、省民委 民族企业在促进少数民族群众就业、增加收入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由于民族企业融资难,政府扶持资金少,中长期贷款难度大,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民族企业的扶持力度,对中长期贷款进行贴息,促进少数民族企业发展。   (第839号) 关于在初中阶段 实施三年义务职业教育的建议 合肥代表团陈延淑等11名代表 办理单位:省教育厅、省地税局、省人社厅 1.在初中阶段不仅实施义务普通教育,还要实施三年义务职业培训;2.政府要对职业教育加大投入力度;3.要改变现有的以学历选人用人的标准;4.出台政策,鼓励企业为职业培训提供实训基地。   (第840号) 关于修订《安徽省爱国卫生条例》的建议 阜阳代表团陈亚丽等12名代表 办理单位:省人大教科文卫工委 修订《安徽省爱国卫生条例》,将烟草烟雾危害控制纳入《条例》修改内容。   (第841号) 关于修订完善《安徽省<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定点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的建议 亳州代表团任斌等11名代表 办理单位:省人大教科文卫工委 为规范医疗机构行为,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引导医疗服务市场规范工作。建议:对《安徽省实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办法》和《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机构管理办法(试行)》进行修订完善。   (第842条) 关于制定《安徽省急救医疗 法律服务条例》的建议 亳州代表团赵翠琴等13名代表 办理单位:省人大教科文卫工委 制定《安徽省急救医疗法律服务条例》,对医疗机构的设置,性质、任务、急救对象、急救医疗网络建设、急救医疗费用等内容加以规范。   (第843号) 关于改进新农合大病 保险商业运作模式的建议 亳州代表团戴桂银等10名代表 办理单位:省卫生厅、省保监局 探索建立大病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形成政府、个人和保险机构共同分担大病风险的机制,完善重大疾病保险机制,提高已参加新农合保险的农民医疗保障水平。   (第844号) 关于解决高校学生实习难问题的建议 淮南代表团颜事龙等14名代表 办理单位: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财政厅 为解决高校学生实习工作问题,建议:1.对大学生实习问题出台专门性法律法规;2.企业出台支持措施;3.将高校学生实习纳入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4.政府加大对大学生的实习支持;5.高校完善实习制度。   (第845号) 关于尽快制定与实施安徽省文化创意 和设计服务人才扶持计划的建议 阜阳代表团汪家权等12名代表 办理单位:省文化厅、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财政厅 建议:1.加快制定和实施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人才扶持计划;2.在高等和中等院校中,设立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方面的专业课程;3.加强人才扶持与产业融合,推进产学研结合。   (第846号) 关于确保中小学生交通安全的建议 淮北代表团陶洪等11名代表 办理单位:省教育厅、省交通厅、省公安厅 学生上下学的安全问题涉及每个家庭,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建议:尽快制定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条例,解决学生上学、放学路上的安全问题。   (第847号) 关于医疗保险省级统筹的建议 蚌埠代表团鲍子雨等11名代表 办理单位:省人社厅 将各市各地区的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改为省级统筹,建立省级平台、统一管理,实现就医公平。   (第848号) 关于大力发展和振兴 安徽医药产业的建议 蚌埠代表团林金城等11名代表 办理单位:省经信委、省发改委、省药监局 为振兴皖药,建议:1.政府出资建立药品研发孵化器;2.出台医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3.皖药企业的产品在我省医疗机构享有优先使用权。   (第849号) 关于制订我省《校企合作 指导管理办法》的建议 马鞍山代表团孙五一等10名代表 办理单位:省教育厅 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建议我省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校企合作指导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加的办学体制。   (第850号) 关于规范和完善我省健康体检制度的建议 马鞍山代表团郎平等10名代表 办理单位:省卫生厅、省人社厅 建议:1.加快提高健康体检人群覆盖面;2.加快完善健康体检筹资体制;3.加快强化健康体检机构管理;4.加快健康体检正面宣传引导。 信息来源:联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