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讯(记者 李扬)4月16日下午,省农业产业化考察学习总结交流会在蚌召开,省长李国英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他强调,推动我省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必须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农业产业化发展摆上突出位置,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借鉴先进经验,推动农业产业化实现新突破,有力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副省长方春明主持会议,省政府秘书长侯淅珉、市委书记于勇、省政府副秘书长叶晓明、刘卫东及各省辖市市长、省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市长王诚在会上作交流发言。
4月14日至16日,李国英率省政府代表团先后到河南省驻马店、漯河、郑州等地进行考察,学习了河南省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好做法、好经验。
16日下午,李国英一行来到蚌埠,先后来到中粮生化、和平乳业等企业进行调研。在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等方面的情况后,李国英指出,要充分发挥中粮生化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引进和发展关联企业、配套企业,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同时,要加快产品研发力度,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延伸产业链。
随后,省政府代表团在我市召开农业产业化考察学习总结交流会。李国英指出,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经验,必须立足农业大省实际,切实把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摆上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必须强化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的思想,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的系统设计,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强化创新思维,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加快发展一批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特色鲜明的产业;必须以开放的视野广聚发展资源,更加注重招商引资、招大引强,借力发展,为农业产业化注入生机和活力;必须保持定力,认准定位和目标,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为农业产业化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要坚持问题导向,明确发展目标,力争通过一段时期的努力,全省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品牌,形成更好带动农民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李国英强调,要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目标,谋划好农业产业化大发展的实现路径。要找准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着力向精深加工升级、绿色化升级、多业态融合升级。要找准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的路径,坚持走培育和引进并重的路子,抓住科技创新、资本运作、集聚发展等关键因素,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和发展水平。要找准知名品牌培育的路径,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和特色化发展,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着力抓好品牌创建、品牌营销。要找准利益联结的路径,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利益联结关系,建立农民分享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果的利益保障机制。
李国英强调,抓好我省农业产业化的大发展,关键在于各级各方面的担当作为。要强化责任落实,做到领导同志亲力亲为,相关部门协调一致,形成强大工作合力。要完善支持政策,加大财政、金融、用地和科技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政策放大效应。要加强工作调度,严格考核评估,把农业产业化目标任务纳入对市县和省直有关部门年度绩效考核内容,确保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精准落地、取得实效。
市长王诚在交流发言中表示,通过在河南的考察学习,我们看到了差距,找到了短板。下一步,我市将围绕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在加快一二三产融合、推进种养加销上下功夫,重点做好“12345”。“1”是设立一个农业产业化投资引导基金,重点支持农产品加工业、一二三产融合和农业新业态项目。“2”是强化电商和品牌两个支撑,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建设,推进电商进农村全覆盖,力争全市线上农产品销售超100亿元。积极组织名优农产品认定,切实增强企业的品牌意识,提升品牌的市场竞争力。“3”是在三县建设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为基础的省、市级现代生态环保产业园,开展秸秆腐熟、生物有机肥、生物酶解等技术转化和产品推广,走出秸秆综合利用新路。“4”是依托三县和淮上区,做大四个食品加工产业园,全面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食品加工能力。“5”是壮大五大优势产业集群、特色产业集群。重点扶持生物质、乳品饮料、肉制品、粮油、水产品产业集群发展,着力培育以糯米为专用原料的特色食品产业,饲料加工产业,特色果蔬加工产业,以秸秆为原料的加工产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物流、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新产业新业态,全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加快蚌埠由农业大市向现代生态农业强市转变。
责编:王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