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企在东盟寻根新文化 异乡孤独?不,我们相爱相融
上溯明代郑和七下南洋到访东南亚、清代名著《红楼梦》对爪哇奇珍异宝的描述,下至如今陈列在东盟许多国家博物馆里的中国瓷、不断增长的双边经贸和人员往来;大到国家元首互访,小到两国员工同住一间宿舍、甚至组建小家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记者在东盟采访数日,从万岛之国印尼北上,到扼守马六甲海峡的新加坡,再到与中国西南接壤的泰国,所到的每一家皖企,当地员工都已成为主力军,他们与中国员工精诚合作,了解、接受中国企业文化;他们学习了先进技术、改变了生存面貌;他们得到了不错的收入、外界的尊重,甚至来自异乡的爱情和新生活。
印尼雅加达的公交系统。
中国师父教出印尼班长 印尼班长带出印尼徒弟
“Jurianto,kamu pintah tempat loadingan!”对讲机里传来班长Dedi的指令,让员工调整一下装车位。
2013年10月进入印尼南加海螺的Dedi,最早是矿山分厂矿车驾驶员;2014年9月,一期熟料生产线即将点火投产,本地奇缺R50矿车驾驶员,于是南加从国内借调一名会操作的驾驶员来印尼工厂当“师父”,Dedi是第一个接受培训的。Dedi回忆说,中国“师父”手把手教,一周后,他掌握了操作技巧;两周的强化训练后,他具备了独立顶岗的能力,能熟练负荷驾驶了。随后两个月内,Dedi甚至和中国师父一起带出了5人。
类似中国师父教出印尼班长、印尼班长又带出印尼徒弟的事例,在南加海螺每个分厂几乎都有案例。140名中国员工,382名印尼员工,生活工作在同一片蓝天下。
员工本地化,皖企老板们深谙这一用人原则。安徽万朗磁塑位于泰国巴真府的生产线上,清一色的泰国员工;全泰国的万朗三家工厂,300名员工中有280人是本地人。公司董事长时乾中坦言:“一开始会有点别扭,但时间长了,他们成长起来,给企业带来的是更多发展的便利和信心。”
还有已成为“当地人”的中国人。泰国安徽商会执行会长汪洋的工程机械销售店里,接待我们的姑娘叫杨静,是广西人,在泰国读完大学后在这里就业,“她嫁给了泰国人,泰语讲得比当地人还溜,现在完全就像个泰国人了。”
丰原工厂内,泰国员工正在搬运柠檬酸成品。
在安徽企业找到归属感 泰国姑娘向往黄山风光
清晨,印尼遍布街道和村落的清真寺传来悠扬的唱经声。该国人口80%以上是伊斯兰教信徒,BregesAdiLuhur是其中一员。每个工作日的早晨,他都要骑着摩托车从位于五保镇的家中出发,来到南加海螺厂区。公司为他们建设了专门的祷告室,干净整洁;到点了,信教的员工可放下手中的活,专门做祷告。
在南加海螺高层的日常文件夹中,有一摞是当地各个部门、机构发来的函;而在他们日程表中,需要安排专门的时间来参与当地的社会活动,比如当地斋月、圣诞节活动,向当地小学、教堂、周边社区捐赠物资用品,融洽地企关系。南加海螺所在的TABA-LONG县县长说:“海螺是个很好的企业,我支持海螺在印尼发展。”
几乎每一个“走出去”的皖企都提及“尊重”和“融入”的重要性,同时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比如参与当地的慈善事业与文化教育建设。海螺在缅甸的公司还邀请附近居民参加公司环评会议,解答疑惑,消除居民对项目是否污染当地环境的疑虑。
32岁的孙玉玲在阳光国际生物有限公司任销售主管,这家公司是是安徽丰原集团投资泰国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柠檬酸是主要产品。毕业于清迈大学、学习过中文的孙玉玲是泰国人;因为这里“好”,她已介绍了几位老乡和学妹来公司上班。因为安徽企业的影响,喜欢成龙等武打明星的她也爱上了中国风光,“听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所以特别向往黄山。”
蚌埠男孩泰国结婚生子 阜阳小伙爱上印尼姑娘
“这批货是送往美国的,这个货架是运到欧盟的。”阳光国际生物公司的柠檬酸成品仓库里,28岁的安徽蚌埠小伙丁卯正和搭档对应货架、对应批号,逐一清点货物。
来泰国6年,担任仓库主管的他早已适应了这里的节奏。与牵挂故乡的中国籍员工不同,他在曼谷谈了恋爱,结了婚,生了孩子。“我老婆也是丰原的员工,比我晚来泰国;我们2013年办了泰式婚礼,2015年2月有了孩子。”
但很多伴随企业走出的员工并没有丁卯这么幸运。“倘若在国内,五月是丁香花开的时节,于我而言,这是第三个年头我与她擦肩而过了。”南加海螺矿山分厂的吴佳奕,大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在此起步。事业小有成就的他说,人生失意时也曾妄自菲薄,“两年前,女友因工作距离遥远弃我而去。”他在日记里写下:“这里没有四季的轮回,晨起,树林外偶尔传来穆斯林虔诚的诵经声,告诉我这是异国他乡,我已与故土远隔重洋。”字里行间满是情感的失意。
30岁的李富宝,四年前和海螺集团一起拓荒南加,正值谈婚论嫁的年纪,父母也替他张罗了几次,“很多姑娘一听说我在印尼的一个岛,就打消了念头。”去年他唯一一次回家就为了相亲;至今单身的他本月底借调期满就将回国,头等大事还是找对象。“谈朋友,是我们这些年轻员工的头疼事,条件太艰苦,谈一个分一个。女孩子有的一听条件就不来了,有的来了被吓到,回去就分手了。”胡文钊说,后来公司外派借调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已婚。
但结了婚,驻扎在外,家庭便成了最大的牵挂。解决的办法也不是没有,比如跨国婚恋。31岁的阜阳小伙子张杰,爱上了化验室的印尼姑娘Akika,这一“八卦”由南加海螺质量检验科的同事们爆出,公司高层得知都很开心,还催促张杰加快进度。“今年上半年已去了女方家,计划11月一起回阜阳。”如果一切顺利,南加公司里的第一对跨国姻缘即将成就。
割胶农民变身产业工人 砍树造屋变成水泥建房
“嘟嘟”,急促的喇叭声响起,四个黑影鱼贯而出,钻进一辆丰田越野车,“伴着夕阳西下,吹着赤道独有的热风,一路听着印尼歌,潇洒地出门jalan jalan(兜风)”。
南加海螺发电分厂的姚上年回忆起一年多前来南加,和宿舍三个印尼哥们一起外出的场景。“阿龙,印尼巴淡岛人,酷爱篮球,在公司的篮球赛中找不到对手;阿明,阿龙老乡,绝对麦霸,在家乡多次拿过歌唱比赛冠亚军;迪迪,在西加里曼丹岛的家乡有棕榈园,收成不太好,但他总有继续做大园子的想法。”和他们生活一个屋檐下,姚上年有时也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有像海螺这样的企业到来,我自己和当地很多人的生活轨迹都改变了。”
Dedi是最早一批受益的当地人。“原来我是一个农民,没想到有一天能驾驶矿车,成为技术工人。”南加海螺生技处负责人杨军说,厂区所在地原为热带雨林区,居民以传统割胶和旱稻种植业为主,“我们把割胶工人培养为产业工人,把他们穿拖鞋的习惯慢慢转变为穿劳保鞋、戴安全帽。”
从事的工种升级,收入自然增加。在泰国的万朗磁塑,泰籍员工是当地人羡慕的对象;在印尼Breges AdiLuhur居住的五保镇,看到他的工作体面又开心,很多当地人向他打听如何才能进入海螺工作。孙玉玲在阳光生物当上了销售主管,除了固定工资还能拿分成,“最高一个月拿过4.5万泰铢,在我们这里属于高收入。”
改变发生在每个人身上,更发生在安徽企业每一个所到之处。丰原在泰国,带动了当地木薯的下游产业;万朗在泰国,降低了当地家电的能耗,也让冰箱零部件成为当地外销的产品;海螺水泥布局印尼7个项目,成为“建设美好印尼”主力军。
Breges AdiLuhur对家乡的变化看得明白:先前,当地人传统的生产方式是砍树、造房子,水泥主要靠外岛输入,价格高,属于富贵人家的奢侈品;现在,村子都用SEMENT CONCH(注:海螺水泥)建房子了,坚固实用,美观大方,木材建造的住房在观念上和生活中都逐渐淘汰了。
正因为有包括安徽企业在内的诸多企业“走出去”,无论中外员工,都有了重新挑战生活与自我的机会;企业站上了产能合作、优势互补的平台,也提升了所在地的经济实力,改变了原有的模样。
我们采访调研中和中国驻东盟各国的参赞们交流,他们屡屡提及“一家亲”,形容包容尊重、理解相知的友好氛围。真正的融合发展,从经济出发,归宿终究如这般,回归市民生活和社会文化。(记者 张沛)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张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