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扶贫老干部——王集镇扶贫工作站站长
说起扶贫故事感觉有很多要说,但是一时间又不知从何说起,从2014年10月份参加工作到现在已经整三年,其中扶贫已经干了两年零七个月。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很多老面孔变新面孔,新面孔成为老面孔,这期间我也配合了几任的分管领导进行工作,他们在工作中或稳重镇定,或有思路善创新,或有激情敢担当,我从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学到了很多,而我也渐渐成了扶贫队伍中年轻的老干部。
最初接触扶贫工作的时候,大家都还叫它扶贫开发,到了乡镇这一级的时候因为工作量太小还不足以由专人负责,所以由当时负责民政工作的我兼职负责扶贫开发工作。这一兼职,没想到就与扶贫结下了如此不解之缘。2015年10月份的一天,在市扶贫办开完会,第一次接触到扶贫工作的表格,领了厚厚几本,看到这么多表,表上这么多项,每项这么多指标解释,每个解释这么陌生,人是懵的,内心是崩溃的,不知道怎么干,从哪开始干,只是在想,这接下来一个月我岂不是要经常加班?后来事实证明我想错了,从那时开始“加班”就成了我接下来漫长扶贫岁月里最长情的陪伴。也是从那时候,扶贫工作开始进入快车道,我的扶贫故事也算正式开始了。
往往一个故事的开头都应该是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但是实际我的开始是伴随着“无数漆黑的夜晚”。那时候没有专职扶贫,也没有专门的办公室,便民服务大厅就是我的办公室,白天民政残联工作来办事的群众不断,各种表格的录入数据的统计只有留到晚上去做。凌晨一两点家常便饭,有时候实在着急了也有做过通宵,这个时候唯一的声响就是啪啪啪敲击键盘的声音和扶贫工作群偶尔的滴滴声。我记得有一次,有张统计表第二天就到了上交日期,在不断催促下一直到晚上12个村算是交上来了11个,但是有个村,当时负责扶贫的村会计工作是认真,写字工整,表面整洁,但是就是出名的慢,迟迟报不上来。一急之下,我把他喊到镇里来,两个人在大厅相对而坐,他整理好一张我录入一张,一直到夜里三点多才算录完。这位村会计年龄也快60了,现在想想确实也于心不忍。但是从那之后,他再没有迟报过表格。
说到表格,可谓是扶贫工作最直观的体现,扶贫工作从虚到实,扶贫工作各种档案有无到有,就是一条条信息的摸排,一张张表格的填写,一条条数据的录入,一页页资料的打印。扶贫四项清单、入户走访核实表、信息登记表、信息采集表、收入核算表、政策对接表、信息对照表等等等等,毫不夸张的说做梦都在填表格。表格内容复杂,数量又非常多,时间要求很紧,质量要求很高与镇村扶贫业务水平和人员力量形成巨大反差。那段时间我就有种小马拉大车的感觉,并且走在一段上坡的路,只要不使全力造成的结果绝不仅是停滞不前,而是会很快的下滑。五加二白加黑,基本整月不休息都是正常事,即便有点头疼发热,小伤小病也基本忽略不计。记得有一次,扶贫工作站的新邻居—土地管理所办公室刚刚新建完办公室,很多刚拆卸下来的木条没有来及清理走,木条上有长钉,结果自己一个不小心就踩上去了,钉子直接扎穿皮鞋扎进了脚底有一公分多。当时就赶紧坐车回了界首,回去之后办了两件事情,第一,赶紧去医院打破伤风,因为钉子是锈的,谁知打破伤风又发生过敏,一针打了四次,观察2个多小时。第二就是赶紧找之前因为腿部受伤目前已经痊愈的舅舅借拐,因为伤处正在脚底的受力处确实没办法走路。第二天拄着拐过来上班,拄拐上班绝对不是为了表现自己轻伤不下火线,更不是作秀给别人看。别人也劝我在家休息两天。但是别说休息两天,就是白天晚上加班也勉强赶上其他乡镇的步伐,因为我们贫困户的数量全市最高,是一般乡镇两到三倍,是贫困户最少的乡镇的近八倍。而且当时的工作很大一部分都是信息录入,坐着也就能完成全部工作了。经常有人会问我,你说你做扶贫工作多忙多累,为什么从干扶贫到现在你越来越胖?坐的啊,胖算工伤啊!这是玩笑话,其实回头看看当时的苦和累都成为现在的故事和经历。就像现在我们正在经历的一样,我相信等到以后扶贫干部们一定会很怀念这段不一样的经历。
再后来,随着工作需要,在领导的关心下,我开始专职扶贫,我们也有了扶贫专干这样一批铁军队伍。扶贫工作站硬件设施得到优化,人员配置得到增强。来了学习能力强,责任心强的杨小雪;做事情仔细认真,善于整理统计的大管家赵萍萍;电脑技术强,工作效率爆棚的王青慧;甘愿作为绿叶衬托办公室其他花朵任劳任怨的杨凯;充满活力的赵丽娟。我们已经从之前的民兵小队一举变成了现在在桑书记金镇长指挥下,程镇长带领下的一支富有战斗力的正规军。虽然王集镇脱贫攻坚工作还未跻身全市优秀位置,与一些优秀乡镇还有一定差距,但是王集镇扶贫队伍的付出并不比其他乡镇付出的少,甚至说付出的更多,我也为这支扶贫队伍感到骄傲。习总书记要求我们要以绣花的功夫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我总会和其他乡镇的站长开玩笑,你们是在绣手帕,而我们在绣被面。金镇长总说,我们要把贫困户数多看做我们的优势,别人干一户工作总结出来的经验,我们可以通过干三倍的工作来总结。我也对我们的工作站人员和扶贫专干们说,人家跑一步我们得跑三步,即便这样我们也要赶上别人的步伐,我们也要有勇气争先进位。我们扶贫队伍不比别人得到更多的优厚的物质待遇,工作量大,工作责任重,有时候会因为工作受批评,因为要求严得罪人。但是我们抱着对组织负责的态度,从艰苦的工作中找到属于我们扶贫人的荣誉感,一心扑在脱贫攻坚工作上。可以说是扶贫人独有的一种情怀。
扶贫工作中家人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在干扶贫工作的这两年多中,我经历了两次人生中重要的身份转变,一次是丈夫,一次是父亲。用我妻子的话说:“幸亏你干扶贫工作之前就已经谈好对象了,不然不到全部脱贫了你能找的到对象给你结婚才怪。”虽然嘴上这样说,但是无论什么时候我要到镇里加班,因为加班回家再晚,她也没有埋怨,只是说注意身体不要太累。相较扶贫工作来说,我当父亲的业务水平简直差到极致,如果让孩子的妈妈和奶奶作为第三方对我作为父亲的工作成效进行年终考核评估的话,我的评分肯定达不到及格线。我在扶贫工作付出的越多,我的父母妻子对家庭承担的也就越多。每一个扶贫干部的身后都有一个间接为扶贫工作默默付出的家庭。
脱贫攻坚工作决不是靠哪个人哪个单独的部门,而是需要一大批有担当,有情怀,有信仰,有能力的战友们共同奋斗,而且也正有这样一批人在共同奋斗着,习总书记向世界庄严承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政策的落实靠的就是我们基层干部的付出和汗水,我们是战斗在脱贫攻坚最前线的战士,我们是共和国全面脱贫这一伟大成就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这也是我们作为扶贫人的时代责任。我为此感到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