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审计局以完善的审计工作机制,主动作为于审计新常态

18.02.2016  12:47

为高效履行审计监督职能,主动作为于审计新常态,合肥市审计局通过框架引领,大数据运用,风险管控,统筹管理等举措,不断建立健全常态、长效的审计工作运行机制,有效推进审计工作全覆盖,破解审计创新机制难题,提升审计工作质量。

一、建立框架引领机制,统揽指导审计工作。一是提请市政府出台了《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从努力扩大审计覆盖面、严格督促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加强审计制度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审计队伍建设、合理配置审计力量等方面,对做好“十三五”时期审计工作做出总体部署,对新时期全市审计工作发展发挥统揽指导的作用。二是提请市政府印发《合肥市审计机关审计结果公开实施细则》,并根据《细则》向社会公告了《合肥市2014年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的工作报告》及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推动审计公开、阳光、透明机制运行。三是制定实施了《合肥市审计局关于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实施意见》,细化推进该市审计监督全覆盖的措施路径,推动审计监督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和政策措施“广、准、深、透、实”的全覆盖。

二、建立大数据新常态机制,推进审计技能的提升。一是建成运行了审计业务数据中心,出台了《合肥市审计局数据中心审计业务数据管理办法》,制定了《合肥市审计局数据分析团队工作规程》,印发了《关于报送部门和单位财务核算数据的通知》,建立起了一整套涵盖数据报送、采集、转换、储存、分析、使用、监督的审计业务数据管理使用机制。2015年,审计业务数据中心记录量达到1032万余条,实现了对市本级全部政府性资金和217家一、二级预算单位近三年部门预算执行、财务核算数据的全覆盖。二是开展了全省投资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首批试点工作,同时在保障房审计等大型审计项目中,组织成立专门的数据分析团队,积极探索“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方式,大幅提升了审计效率。

三、建立风险管控机制,守好审计“生命线”。一是按照《安徽省审计机关审计业务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审计质量审核、复核、审理的三级控制责任体系。二是重点关注对投资审计项目质量风险的管理控制,按照《安徽省审计厅关于印发投资审计五项管理制度的通知》要求,制定了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工程价款结算审计、竣工决算审计和协审机构参与价款结算审计、跟踪审计的管理办法、操作细则,三是出台《工程造价协审业务考核办法》等制度,组成检查组对协审机构工作质量开展检查,建立工程价款结算的审计结果实质性复核程序,促进防范协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四、建立统筹协调管理机制,凝聚审计工作力量。一是制定了《合肥市审计局2015年特约审计人员工作方案》,印发《合肥市内部审计协会关于征集全市内部审计人才库候选人的通知》,分阶段分类别推进各级政府直属部门单位审计人才库建设,缓解审计人才不足。先后组织特约审计人员和内审人员近30人次参与到审计项目中,并组织被审计单位开展互审试点,发挥好审计的引导、帮助、预警作用,盘活了审计资源,拓展了审计队伍建设的格局。二是印发《合肥审计制度汇编》,对市局现行的165项制度进行汇总,分为经济责任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审计业务、内部管理、信息化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以及党建(人事)等七大类制度规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审计工作制度体系。通过制度建设与执行,对审计工作的权限、程序、流程等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较好地规范了审计人员的行为,实现了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进一步推动了机关管理规范化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