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徽匠工艺:古老与现代同行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绵延了数百年的徽匠传统工艺在这里代代相传。这里是坤沙村,地处安徽黄山南麓,中国徽派建筑的发源地。小小的村中平均每户至少有1人从事与徽派建筑相关的行业,砖、瓦、木、雕一应俱全。
“徽派建筑是中国建筑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流派之一,老祖宗的智慧不能躺在博物馆里,要代代传下去。”坤沙村徽派建筑协会会长汪玉国说道。
徽派建筑受徽州文化传统和优美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独具一格的风格,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折射出当地的文风醇厚和徽商曾经的骄傲。
汪玉国这位年近七十的老徽匠出生于1946年,16岁那年父亲病重,汪玉国便决意跟着村里的徽匠学做瓦工。“当学徒时很辛苦,早上起来要帮师父泡茶,中午要烧饭,剩下的时间要烧瓦、挑砖、磨砖、刻画。”
据汪玉国介绍,现如今的徽匠手艺仍是以师徒相授的古老方式传承,一个徽匠从学徒到逐渐掌握师父的大部分技艺需要2-3年,一个师傅带三四个徒弟。
上世纪80年代后,汪玉国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从事工程建设、建筑装饰以及古民居修缮等。昆明世博园徽园、绩溪胡氏宗祠、江西萧江宗祠、江湾水口……每每谈到自己的“作品”,这位已是安徽省建设厅工程师的老徽匠眼中充满了自豪。“我们徽州人的建筑公司与别人相比,最大的优势是我们精通徽派建筑,可以把徽文化融入到现代中去。”
汪玉国认为,徽匠手艺并未像诸多中国传统工艺一样没落,反而在现代展现出了极强的竞争力,关键在于其本身即具有极高的美观实用性与文化内涵。“现在很多人追求古代与现代融合,外表美观,内部现代化。徽派建筑文雅、美观,不仅是徽州人,更受到国内外客户的欢迎。”
随着科技的发展,徽匠传统工艺也在与时俱进,现如今多数的徽派装饰都可用机械量产,节省了大量的人力。
“在电脑上先绘图,设计好模型,机器自动做出来。不过像高浮雕、镂空、深雕这些"老把式",想要保证效果,那肯定还是要老师傅来。”在公司办公楼旁的一座木制仿古建筑中,汪玉国指着头顶正中央的“冬瓜梁”,如数家珍地说道。这里未来将是一个囊括了各式徽匠传统工艺的徽派建筑展示馆,也是目前汪玉国心中最大的愿望。
“我们是现代徽匠,不仅要能吃苦,也要有新的眼光。”谈到自己的儿孙,汪玉国表示依然有想法让他们继承徽派建筑工作,但更希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他们能够成为公司的现代管理者。
(责编:张樱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