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市六抓六促八小民生工程开展扎实有效

15.04.2016  21:48

      近年来,界首市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2013年66号文件精神,创新各种举措,积极开展八小水利民生工程建设,推进小水闸、沟河、塘坝、机井、末级渠系等八类小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抓配套文件出台,促政策落实。 制定出台了《界首市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奖补实施细则》、《界首市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界首市小型水利工程管护办法》、《界首市小型水利工程项目资金整合操作办法》、《界首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护奖补办法》等,为相关单位履职尽责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是抓前期工作,促方案“准、细、实”。 加强沟通,做好项目整合。每年年初由农建指挥部下发由分管副市长签批的《关于整合上报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实施计划的通知》,并召开农田水利规划委员会会议,积极整合农发、国土、农业等支农涉水项目资金,用于八小水利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做好项目申报。由农建指挥部下发《关于上报年度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实施计划的通知》于各乡镇街道,围绕贫困村、美丽乡村、两区建设等,坚持连片治理,做好规划和项目申报,同时强化公示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深入实地,做好项目审定。水务局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各乡镇街道申报的项目进行筛选审定,并逐一进行GPS定位复核,做好实施方案编制前期工作。

      三是抓县级财政配套,促资金保障。 界首县级财政足额计提土地出让总收入的2%用于八小工程建设,2013-2015年足额上缴省统筹后共留用6088万元用于八小水利工程建设,同时足额拨付每亩10元的农田水利专项资金每年648.2万元和每乡镇10万元的农田水利专项维修养护资金每年180万元。为八小工程实施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

      四是抓县级重点工程,促以点带面。 针对八小水利工程分散、以受益主体自建为主质量不易控制的特点,界首市对技术难度大、工程规模较大的小水闸、跨乡镇的大沟疏浚工程、贫困村和美丽乡村大塘扩挖美化工程等列为县级重点工程,由水务局作为业主实施。按照“四制”要求,加强工程建设管理,打造样板工程,精品工程,以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

      五是抓任务目标分配,促责任落实。 由农发、现代农业、国土、小农水重点县等项目资金实施的小型水利工程,其立项、建设、验收程序由各项目业务主管部门按照项目相关管理规定执行。专项资金承担的工程,凡是村集体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能自行建设的,逐级申报,立项后由其按照《界首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要求》组织建设,按照乡镇初验、提出县级验收申请、水务局和财政局联合进行县级验收等相关程序进行验收,严格按照《界首市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奖补实施细则》标准测算奖补金额,经水务局党组会议研究,报请分管市长审核签字后拨付与工程建设主体;对涉及防洪安全和施工技术较复杂的建筑物工程,由县、乡人民政府实行打捆招标的方式组织实施,按照项目验收有关程序进行验收。

      六是抓管理改革创新,促水利工程建后管护。 2013年8月,界首市在 2012年度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区任寨乡创新成立了祥雨水利设施管理专业合作社,开创了农田水利管理新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最后一公里”问题。其管理模式被人民日报、《江淮》杂志、安徽新闻网、安徽农委、阜阳日报等多家媒体刊载宣传。并得到了梁卫国副省长多次会议表扬,其典型经验在全省被推广。以祥雨为典范,截止目前,界首市已注册成立纯水利专业服务组织11个,共管护面积24万亩,占界首耕地面积的41%。

      2013年以来,界首共完成小水闸新建加固23座;塘坝扩挖整治150口;农村沟河清淤疏浚157条;新建修复机井2326眼;末级渠系改造6.64万亩。完成投资13636万元。完成全市现有94座水闸、1148口塘坝、412条河沟、6998眼机井和3838座桥涵的“两证一书”发放工作,共发放两证一书3428份。

( 来源:界首市水务局  作者:杨丽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