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台采访徽州方言语音档案数据库建设工作

31.12.2015  15:00
日前,中央广播电台记者一行3人到黄山市档案局(馆)采访,用声音记录我市徽州方言语音数据库建设情况。黄山市档案局局长田玉峰、副局长尚修茂、部分区县档案局局长等分别就徽州方言和文化抢救保护、徽州方言语音录制向记者介绍了情况。采访组饶有兴趣地了解相关情况后,现场录制了祁门县容口乡胡流芳老先生吟唱的民间小调“十根红花线”、休宁县蓝田镇李丽娥女士吟唱的“摘茶歌”、屯溪区隆阜方良友老先生诵读的谚语。据了解,采访内容在12月4日上午“中国之声”栏目中播出。 

  田玉峰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徽州方言一个是“”。无论是词汇、语法还是语音上,徽州方言都保存了许多自秦汉至明清时代的语言特点,被誉为古汉语的活化石,也是构成了地方文化的重要基础。一个是“”。我们常以“十里不同音”来形容徽州方言种类繁多,此次徽州方言语音数据库就计划采集近70余种方言,从侧面部分佐证了上述说法。一个是“”。徽州方言种类多,使用人群少,流失的速度在加快。随着城市化进程和文化融合加快,方言的使用频率不断下降。从录音的情况看,也佐证了这一点。

  田玉峰同时强调,徽州方言语音数据库建设是黄山市档案局2015年9月正式开始实施的徽州方言抢救计划的核心部分。旨在通过数字化摄录手段在全市范围内采集约72个村镇、112位方言发音人的地方方言样本,为黄山市留下了一部数字化的可永久保存的口语样本,留下了一幅可以进行数据加工的黄山市语言地图。最终以网络数据库的方式向社会提供利用,使徽州方言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小众走向大众。目前,黄山市档案局已完成徽州区、黄山区、休宁县、屯溪区、祁门县的方言录制工作,黟县、歙县方言语音录制工作按计划也将在年底前基本完成。

  独特的徽州方言承载着一方水土的文化基因,岁月流转,熟悉的俚语却正在改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岁末特别奉献方言季大片《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以人文视角呈现文化流变,以“广播纪录片”的形式雕刻文化印记。而徽州方言将作为方言季最后一篇《徽州的韵味》,带我们一起,找回故乡的声音,续写缕缕乡愁,这是继今年初该市档案局制作“方言大拜年”视频入选国家级媒体后的又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