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部门合力堵住 信息泄露黑洞

12.10.2016  05:39

  原标题:用部门合力堵住 信息泄露黑洞

  央行近日出台《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从账户开设、账户分类、支付转账、资金到账时间等多个方面作出新的规定,以遏制电信诈骗,维护广大群众、特别是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的利益,实现效率与安全共赢、方便与放心共赢。

  对央行此举,支付机构也纷纷表态,支持央行的行动,且都明确表示,要依据新规,对现行操作方式进行调整与完善,以更好地维护广大群众利益,共同打击电信诈骗犯罪活动。特别对通过ATM转账需要24小时到账的规定,尽管可能会出现效率相对降低的现象,但是,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各方仍给予了积极评价。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电信诈骗不是某一方面存在漏洞就会发生的现象,特别是信息泄漏,是导致电信诈骗最主要的方面。除了央行,其他方面也应该拿出一些实实在在的行动,出台一些有针对性的举措。

  很显然,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防止信息泄漏,是最主要的方面。因为,所有的电信诈骗案件,都是因为公民个人的信息被泄漏造成的。

  这就引出一系列问题,不法分子的信息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对被骗人的信息了解得那么清楚?而不法分子在银行开设的账户、通信工具等,又是如何开设的?为什么没有实行实名制?毫无疑问,这些方面都是存在漏洞的。正是因为各种漏洞太多,才给了不法分子有机可乘。相反,各个环节都很规范,实名制执行得很好,就算诈骗得逞,也极容易侦破,自然会对不法分子形成强力震慑。

  那么,对金融机构、通信企业等所有可能与公民个人信息泄漏有关的行业、部门、企业来说,有没有都做到制度健全、措施得力、监督到位呢?是否会存在着制度虚设、监督失控的现象呢?假如因为相关机构、企业、单位内部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导致群众受骗的,相关单位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呢?有关方面是否也应当就此制定出具体的赔偿制度和赔偿标准呢?

  总体上讲,央行的防诈骗新规,是非常及时而具有针对性的。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电信诈骗的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协调、联手行动,设置多道防线,堵住各个环节的漏洞。金融、通信、铁路、民航,包括各种支付机构等掌握公民信息较多的行业和部门,必须在公民信息保护方面也出“大招”、给“大力”,坚决堵住公民信息泄露这个漏洞。央行等部门则重点筑好第二道防线,让不法分子的行为难以得逞,让广大群众的利益不受或少受损失;公安等司法部门,则要加大对电信诈骗的打击力度,从重从严予以处罚。特别是造成人员伤亡的电信诈骗活动,可以视作故意杀人等进行处罚,以对电信诈骗形成有效的震慑力。

 

 

责编:杨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