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画笔传递“正能量”

08.03.2016  21:08

    吴泽浩,号铁塔轩主,中国画家、书法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九、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顾问,国家民族画院顾问,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山东省人大书画院副院长,山东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山东省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济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原主席,济南市政协原副主席。

  1943年7月生于广东省汕头市,196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受业于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1968年到山东省从事美术辅导、创作、领导工作。曾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等重要场馆及日本、美国、新加坡、法国和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区举办个展和讲学。

  □□静涵 木子

  2月22日,由全国政协书画室、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委宣传部、澄海区文联主办的“美丽澄海·著名画家吴泽浩作品展”在澄海区文联二楼画家园开幕。本次展览紧扣“美丽澄海”主题,共展出吴泽浩书画作品56幅,绝大多数为首次亮相的新作。其中《冠山书院》、《澄海冠山神仙境》、《神山福地》等作品,以饱满的丹青笔墨抒写出画家对家乡的深情。据悉,本次展览是澄海区新年“美丽澄海”主题系列文化活动的重头戏。2015年12月,澄海区入选新华社“美丽中国·十大最美城镇”,成为广东省唯一一个入选城镇。吴泽浩在回乡采风后,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创作了这批新作,向家乡献上一份厚礼。

  吴泽浩的作品,主题涉及广,艺术视野宽。他的兴趣遍及古今中外,对于传统,基础扎实;对于创新,则传承有序。创作中,吴泽浩坚持在笔墨、技法以及构思的同时,多方吸收其他艺术精华,在坚持中国传统文化为艺术元素根本的同时,创作出了一系列既传承中国文化又具有鲜明风格特色的画作。他的人物画基本功扎实,山水花鸟亦擅长。吴泽浩通过笔墨之下的艺术心灵的搏动,在人生体验与社会现实碰撞出的火花中延伸着他的水墨意义,每幅画都着力体现着寸心感知和情感流露。无论局部抑或整体,都在律动的线条、灵活的点墨、丰富的色彩中构成跃动的音符,犹如一曲曲或优美或壮丽的乐章。

  融汇中西 兼具粤风鲁韵

  吴泽浩幼承家学,热衷与书画为伴。在他的叔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松龄的影响与启蒙下,幼年时期,吴泽浩的绘画天赋便初露端倪,并从9岁开始系统学习艺术。1958年,他进入美术院校学习,师从海派大师刘海粟的弟子刘昌潮。1961年,吴泽浩进入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作为新中国第一批接受正规高等教育的艺术家,他曾先后跟随关山月、黎雄才、麦华三、杨之光等国画大家学习。

  在吴泽浩的艺术生涯中,他不但承袭了岭东画派的所长,还认真研习岭南画作特色,在深得中国绘画潇洒俊逸之真传的同时,打下了坚实的西方绘画基础,逐渐融汇成“岭南风,齐鲁韵”的画作风格。山东画廊联盟副会长、山东明星传媒董事长田祥表示:“吴老的作品融合了五粤开放灵动的格调、齐鲁传统厚实的风貌、北国壮阔苍茫的气质及南疆葱茏丰沛的景色,集岭南画派渲染细腻的手法与齐鲁画风雄笔重墨的技巧于一身,把丰富多彩的画面与融汇中西、高雅清丽的效果共同推进。”

  吴泽浩十分注重熟悉他所绘的人物和事件,深入培养自己的感情。从《舜耕历山》、《湘妃泪》到《孔子登岱》、《扁鹊神针》,吴泽浩遍访古籍,深入生活,从文献资料到地理环境,深刻体会人物在特定历史时刻的心理活动和精神状态,通过周到细密的准备工作,使艺术构思最终水到渠成。他有顽强的探索精神,用笔率性又不失先贤真传,创意独到又不失时代精神。从《李白泛舟鹊山湖》、《酒仙太白》到《淑玉泉畔清照低吟》、《曾南丰大明湖避炎蒸》,关注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对画面整体形式美感的把控构成了他工作的重要环节。《淑玉泉畔清照低吟》中泉畔低吟的女子与周围大片笔触所营造出的幽深竹林形成对比,画中女子用淡然的目光向左边望去,也将观者目光引向泉边。溪溪泉水与幽幽竹林相交融,和右边林间一隅的明朗构成对比,一明一暗将泉水之灵动和竹林之幽深勾画得颇为活跃,与画中女子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的气质完全吻合。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顺着自己的心性画画,能从心所欲,这就是道。吴泽浩认为,国画的精神是率性写意,工笔也是写意的。它不死板、有生机、有活力,有生命的鲜活感。“我们常说画的很像,但这个像不是物理结构的像,而是精神的像,是神气的像,是生机的像。” 吴泽浩表示,画画应从心所欲——如果心之所欲是艺术,画出来的形象自然就是美的;反之,如果心之所欲的是名利,恐怕无论怎么夸张变形都是丑的。“要让艺术回归本真,市场回归价值,不能以名利论艺术、论价值。”吴泽浩说。

  铁铸抗战 再现英雄史诗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自2014年7月完成“甲午海祭”国画创作系列之后,吴泽浩就开始着手准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的献礼“铁铸抗战”中国画系列创作。60多年前,吴泽浩学画入门,就是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自己艺术人生的指南,在数十年的艺术探索中,他创作了《长征组画》、《齐鲁圣贤人物画》、《粤风鲁韵创作》、《抗震救灾组画》等作品。

  为了创作“铁铸抗战”系列作品,吴泽浩做了大量的案头准备工作,如搜集资料、查阅图片、分析历史、梳理思路等。为了创作的严谨,他从2015年9月开始相继赴山东聊城、临沂、枣庄、烟台等多地实地考察、了解环境、体验生活、现场写生。在此过程中,一幅幅峥嵘岁月的血与火、枪炮与呐喊声交织的史诗画面,不断在他脑海中激扬澎湃。“种种体悟源自心底,化作一个个鲜活的英雄形象、一幅幅历史画卷,他们不断地涌出笔端,让我的创作非常顺利。”吴泽浩表示,“铁铸抗战”系列组画几乎是一气呵成。

  “铁铸抗战”系列组画共74幅,包括国画和书法十几幅名人诗文,分为“抗战时序”“英烈人物”“全民支援”“名人诗文”4部分,将当年的东北、长城、黄河、江南、江北、岭南、武汉、长沙的战场和现今的纪念设施,按时间顺序排列画出。艺术家将战争中牺牲的英雄烈士和革命领袖的面貌,用写实的造型和精彩的笔墨描绘出来,将大好河山的真实风貌和人民大众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克服困难、不惧敌人的乐观奋进精神,展示给观众,同时搜集了部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主人士在战争中所吟诵的满怀激烈、诗意昂扬的诗章抄写出来。这些作品呈现出壮阔的战争场面、生动的英雄人物和根据地鲜活的环境,吴泽浩以生动的笔墨技巧、深厚的创作功底和60多年的绘画经验,创作出感人的艺术作品。

  行万里路 讴歌自然之美

  2015年12月,吴泽浩在潮阳博物馆办画展之际,到澄海采风写生。这次写生,吴泽浩走访了红头船公园、莱芜岛、冠山等地,每到一处,他或随意席地而坐,或干脆站着,或倚炮筒,或跨台阶,签字笔快速滑动,转瞬间澄海人文风光毕现,引得公园里锻炼的老人、做紫菜的女工、养猪的村民纷纷好奇地围观。吴泽浩说:“速写是画家的基本功。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人民是文艺工作者要表现的主体。为人民服务是文艺工作者的天职。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魂的躯壳。”吴泽浩将这次速写的题材创作为国画作品,于“美丽澄海·著名画家吴泽浩作品展”中展出。

  在吴泽浩的艺术创作中,他始终在坚实地实践着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精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对自然之美爱得真诚、深挚、痴迷,与古代文人“泉石膏肓、烟霞痼疾者”相类。吴泽浩对传统文化的习承和他禀赋里的文人气质,使他善于从古人的诗情里求真、求意,而他远阔的情怀又使他从大自然中求得美。他以诗人的眼睛观察自然,以诗人的心灵体悟传统,以诗人的笔墨描绘心中的意象。在他的笔下,山川、树木、人物、村舍、江河、云雾,情韵交融、清奇飘逸,幻化出浓浓的诗意。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吴泽浩与老画家陈维信,从济南出发,先湖南,而后经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陕西等省(自治区),行程逾三万里,沿着红军长征之路写生作画。这一路,他们创作了1000多幅写生作品。他把无数的美景绘入或尺帧或巨幅的作品中,其间无不渗透着对自然品格与古人志趣的吟咏与讴歌。而这一切自然景致被作者以真情人格化,其中的风貌便呈现出或浓淡或委婉或炽热或沉静的种种美感,那便就是“诗意”了。上世纪70年代后期,吴泽浩与济南画院的几位画家摘取台湾诗人的怀乡诗作为素材所创作的作品展览——“台湾爱国怀乡诗意画展”,更是一次诗配画的真情流露。

  澄海文联主席陈跃子表示:“吴老对故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的作品充满正能量,体现出他对自然和生命的真挚感情。”吴泽浩将层峦叠嶂,云雾出没之状,林木水光潋滟之奇,缩于片楮之内,诗意之情点缀其间,结构、动态令人称绝。此非才华与功力并重者不能达也。事实上,这是一个由物象到心象的过程,意象的确定与选择正是画家心象折射的结果。所以,它必然更具个人化特点,因为画家在这其中所执著表现的乃是自身对自然的体验与感受,使作品同时也上升到形而上的精神层面。

  《文心雕龙·神思篇》有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句话在吴泽浩的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他不仅建立了自己的形式、语言、技法,还确立了自己的艺术观。当然,这一切都不是偶然的。首先,吴泽浩热爱生活,对生活极为敏感,尤其善于在平凡生活中捕捉瞬间状态,获取灵感,以用于创作;其次,他善于概括、吸纳、提炼、删繁就简地认识物象,使画面纯朴、醇厚,又于朴素之中产生无穷意识,并予以苦心经营,营造出诗意的抒情气息。

  立足基层 坚持为人民创作

  对于即将召开的“两会”,吴泽浩从艺术家角度谈了感想:“艺术家不能脱离基层,艺术家的创作应当立足于生活和人民。”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这些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刻,对当下文艺创作的问题分析透彻,切中要害,对吴泽浩的创作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一直以来,吴泽浩始终坚持为人民创作,为人民书写。在他以往的作品中,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得以展现,如“欧阳海之歌”“长征路上”系列组画以及“1998年抗洪”和“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抗震救灾系列组画等。他在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同时,注重让艺术走进大家心里。

  吴泽浩表示,书画艺术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系统中的一项,具有多维度、多层次、雅俗共赏的文化内涵和气质,艺术家更应感国运之变化、发时代之先声,用自己的笔墨,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怀,弘扬中国精神和力量。这也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盼,更是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责编:李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