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
安徽网络广播电视台8月16日消息(记者:李娜、黄山台记者:汪娜) 2012年起,安徽和浙江率先在全国探索跨省流域暨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六年后,我省正在空气、森林、湿地、耕地等多个重点领域全面推广、复制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成果经验,建立“长效版”、“拓展版”、“推广版”的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样板。
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六年来,黄山市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郑洁每月都要和同事一起来到皖浙两省水质断面交界处,取水监测。他自豪地告诉记者,六年来,新安江上游水质一直保持为优。
从2012年起,在财政部、环保部指导下,皖浙两省开展了新安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两轮试点,每轮试点为期3年,如果新安江年度水质达到考核标准,浙江则每年拨付给安徽1亿元,否则相反。今年四月份,《新安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试点绩效评估报告(2012-2017)》通过专家评审。该报告显示,试点实施以来,新安江上游水质为优,连年达到补偿标准,并带动下游水质与上游水质变化趋势保持一致,新安江流域水质是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黄山市新安江流域生态建设保护局局局长毕孟飞说:“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实施以来,加快实现了新安江流域末梢治理向源头系统治理转变,项目推动向制度保护转变,生态资源向生态资本转变,真正走出一条上游主动强化保护,下游支持上游发展的互利共赢之路。”
积累了新安江试点经验后,2014年,我省又在合肥和六安两市开展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工作。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省财政出资1.2亿元,合肥、六安两市分别出资4000万元作为补偿资金,推动大别山水环境治理和保护。截至目前,六安市已累计实施生态补偿机制项目107个,有33个项目基本建设完成,大别山区水环境连续四年达到补偿条件。六安市霍山县环保局副局长郑子峰说:“这种补偿机制,我们霍山县每年能达到5000多万的补偿资金,完善基础设施,使我们霍山县污水管网处理污水厂站建设有很大的改善。”
为了更好地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2018年开始,我省率先全面推开生态补偿工作。今年初,我省启动了全省地表水生态补偿,全省121个水质断面全部纳入生态补偿试点。省环保厅大气管理处主任科员孙莹:“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实施以来,今年1到6月,全省共产生污染赔付金共计9300万元,产生生态补偿金共计1.2075亿元,我们也是希望用经济杠杆促使各市不断加大水污染防治的力度,切实改善水环境质量。”
今年7月份,《安徽省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其中规定细:颗粒物(PM2.5)不降反升的设区市将向省级财政上缴生态补偿资金,用于补偿空气质量改善的设区市。
省环保厅副厅长罗宏介绍,下一步,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广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经验的意见》要求,全面谋划机制补偿的深化工作,到2020年,全省将基本实现森林、湿地、水流、耕地、空气等重点领域和禁止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重要区域生态补偿全覆盖。新安江流域的生态补偿是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体现,体现了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的思想。下一步将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特别是在生态环境补偿的推广过程中进一步向全面纵深方向发展,一方面加大水环境生态补偿的覆盖面和科学合理的补偿因素的考虑,另一方面像大气环境质量全面补偿进行铺开,同时还将对生态功能区、多生态红线保护区以及其他的生态环境进行补偿。”